
繡出的布鞋花紋精美


張宴娘衣服上的盤扣就是她自己制作的
臺海網(wǎng)10月26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縫盤扣、繡鞋、種菜……你能想象一位106歲高齡的老人還能獨自完成這些事嗎?而這些事對泉港區(qū)山腰街道菜堂村的張宴娘來說,不僅能做,還做得有模有樣,穿針引線無需戴眼鏡就能輕松完成。如此高齡的她待人和善,生活自理得井井有條,心態(tài)平和加上生活有規(guī)律便是她的養(yǎng)生秘訣。
縫制盤扣有一手 鄰居登門尋幫忙
初見張宴娘老人,只見她衣著干凈,精神抖擻,身體硬朗,神態(tài)安詳,一個多世紀的風(fēng)雨,似乎沒有在她身上烙下多少印記,絲毫看不出已是106歲高齡。
如今的她可謂幸福美滿,五世同堂,內(nèi)外孫子孫后代共有109人。一張碩大的全家福高高地掛在她房間里,只是抬頭看一看,她便特別開心。一有人進入她的房間,她便會一臉驕傲地指給來人看。雖然子孫滿堂,可張宴娘一直自己住,用電磁爐煮飯做菜、手洗衣服……她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條,小小的房間干凈整潔。
她在屋后開辟了一塊20平方米左右的菜地,種植的地瓜和豆子長得很是茂盛。“做這些都習(xí)慣了,老了沒什么事干,能做一點是一點,挺好的。”張宴娘說道。
張宴娘還有一項鄰里都知道的手藝,一項很多年輕人甚至老人都很少接觸的絕活——縫盤扣。據(jù)了解,盤扣的扣子是用折疊縫紉的布料細條制作而成。記者發(fā)現(xiàn),她身上所穿衣服上的盤扣就是她自己制作的。“以前衣服都是我自己裁自己縫制,后來有了機器,衣服就拿機器車,紐扣都是自己縫。”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很久沒做過衣服了,然而鄰居一有盤扣需要縫補,第一時間便會來找她幫忙。此外,張宴娘還會繡鞋。她拿出一雙繡花鞋展示給大家看,開心地說:“這是我很早之前繡的,留給自己百年之后用。”記者發(fā)現(xiàn),穿針引線對這位高齡老人來說,還是很輕松的事,無需眼鏡,她就能輕松地做好。
生活規(guī)律心態(tài)好 后輩自嘆比不了
談及老人的養(yǎng)生秘訣,張宴娘83歲的大兒子莊成富把原因歸結(jié)為“心態(tài)平和,生活知足且規(guī)律”。對待鄰里,她總是很和善,并以此教誨孫輩們。
這位高齡老人的生活極有規(guī)律。張宴娘每天六七點起床,洗漱完到厝邊50米左右的菜堂宮禮佛,回家后燒水煮飯,幾十年雷打不動。飲食以粗糧為主,不挑食,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生活簡樸。除此之外,空閑的時候她愛找村里的老人聊天,與人相處融洽。一般晚上8點會停下來看1小時的電視,然后就準備睡覺了。
“身體狀況一直很好,少有病痛,我們這些后輩都比不了,但年歲大了,因為擔(dān)心她的安全,我們不愿讓她自己煮飯,去年開始,她輪流在我們五個兄弟家吃。”莊成富說,母親很獨立,也很愛干凈,總能把自己收拾得利利落落的,看上去很清爽。“日常生活她都能自己料理,不愛麻煩人,衣服自己洗,大件的床單就拿給我們用洗衣機洗。”
“老人很懂得感恩,每次領(lǐng)高齡補貼,她都一直說感謝黨、感謝政府的話。”菜堂村村委會主任鐘一紅介紹,可能是因為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老人的狀態(tài)保持得很好。 (記者 龔翠玲 莊麗祥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