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走在泉州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街道上,三步一厝、五步一祠,十步逢廟,宗教信仰頗為興盛,由此帶動的宗教祭祀用品市場亦是長盛不衰,佛像雕刻便是其中之一。

陳添友教導學生佛雕技藝
由浙入閩 祖?zhèn)魑宕?/strong>
在晉江永和古厝村,隱藏一家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妝佛祖鋪——浙平國佛雕。
車行至古厝村群英小學旁,便可聞到一股濃厚的樟木味,尋味而行,很快找到了這個祖鋪。一入門,便可見不足兩米見方的工作臺上擺滿神態(tài)各異的佛雕,有慈眉善目的觀世音,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
陳添友是“浙平國”佛雕入閩后的第四代傳承人。據(jù)介紹,陳添友的祖父陳成發(fā)祖籍浙江平陽,祖祖輩輩從事佛雕刻和裝鑾工藝。清末民初,移居古厝村,行雕于泉州,晚年便在古厝村設(shè)鋪,為永記搖籃血地,便將店鋪命名為“浙平國”。
后來,陳成發(fā)將自己的這門手藝傳給了兒子陳金著。陳金著不遺余力繼承起這門祖?zhèn)魇?藝。上世紀50年代起,佛像雕刻受到限制,專攻佛像雕刻的陳金著便輾轉(zhuǎn)于廈門、惠安等地的木雕工廠,從事工藝木雕雕刻。從佛像雕刻到工藝木雕的轉(zhuǎn)變,對陳金著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但這也造就了傳承人深厚的雕刻技藝及經(jīng)驗。在那段時期,陳金著的手藝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如今懸掛于廳口墻體上的那兩張證書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其中有1960年惠安工藝美術(shù)廠授予的優(yōu)秀先進工作者稱號,另一張則是1961年福建省輕工業(yè)廳授予的資質(zhì)證書。

《閩南神像》

《媽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