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遠樓前,一“石”鎮(zhèn)煞,兇邪退散。

有朋自三明來,石敢當樂乎。
自古而來 鎮(zhèn)宅保平安
石敢當在泉州扎根鎮(zhèn)宅時間久遠,街衢巷口可見其蹤影。
外來人往往驚詫于它的樣貌獨特,不知其詳;而不少泉州人可能知其功用,卻不知其來歷。關于石敢當?shù)挠蓙恚耖g流傳著不少說法。其中,較為主流的三種說法分別為:神靈說、姜太公封神說、真人說?;诿袼讓W,古人對石頭的原始崇拜,“鎮(zhèn)宅神以蘊石”的“靈石鎮(zhèn)宅”民俗在我國由來已久。“石敢當”一詞最早見于漢元帝時代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寓意石頭堅實不易腐朽,能抵擋,敢擔當。人們認為,石頭最堅硬,一切艱難險惡就讓石頭承擔,即石頭敢擔當。
以石敢當鎮(zhèn)沖制煞,是泉州自古已有的風俗習慣。泉州文史研究者楊清江先生介紹,承天寺面對承天巷的石敢當?shù)臍v史可追溯到宋代。宋代慶歷年間,石敢當出土的最早實物石碑上刻“石敢當,鎮(zhèn)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等字。這也表明,人們普遍渴求平安祥和,是“平安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
泉州著名文化人陳日升先生介紹,石敢當在泉州落戶后,還傳播到國內(nèi)的臺灣、金門,國外的日本沖繩等地?!督痖T縣志》(1922年版):“浯地苦風,村落多在藏風處。其當風路口,每見有石刻巨獸,做猿狻張口人立狀,俗語稱風獅爺,云可擋風。”石敢當流傳到風災較繁的金門后,被喚作風獅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