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24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維修車輛嫌費用太高,4S店工作人員支招,親兄弟配合上演一出追尾戲碼,想借此讓保險公司來“買單”——早報近日報道的這起騙保案件,引發(fā)諸多市民關注。當然,在鯉城交警的火眼金睛下,騙保者也將付出法律代價。
偽造事故、騙取保險賠付,這在保險業(yè)內(nèi)已經(jīng)不是“秘密”。瘋狂騙保的背后,是利益的驅(qū)使,汽修廠、4S店為了利潤,事故車車主為了自己的利益,雙方一拍即合,然而這也面臨著違法犯罪的風險。本期封面縱深,早報記者通過調(diào)查,和讀者聊聊車險騙保那些事,同時提醒市民,選擇正規(guī)的汽車維修廠,盡量自己處理理賠事宜,主動遠離騙保。
偽造現(xiàn)場 酒駕頂包 車險騙保的“秘密”
“一年能遇上十多起。”一位保險公司的查勘員告訴記者,每年該公司都會遇到車險騙保的案例。偽造事故現(xiàn)場和酒駕后叫人頂包,是泉州的保險公司最經(jīng)常遇到的兩種情況。律師表示,車險騙保輕則罰款,重則犯保險詐騙罪,車主應該選擇正規(guī)的汽車維修廠,主動遠離騙保。
案例
修車廠“神”操作 受損車修復不花錢
市民王先生說,之前,他開車時不慎蹭到了,由于沒有購買車損險,就只能自認倒霉。隨后,他將車開到市區(qū)某修車廠,要噴漆修復。修理廠工作人員告訴王先生,他的車剮擦的面積較大,如果噴漆費用不低。查詢到車輛保險快到期后,修理廠工作人員表示,保險可以在他這里買,多買一個車損險,然后他會幫忙操作通過保險理賠。“買個車損險就多花1000多元,車子又能修好,而且還能換來一年的保障。”王先生說,修車廠內(nèi),還掛著某保險公司合作伙伴的牌子,他思考后,就同意了修車廠的方案。被問及怎么操作時,工作人員表示,只要把車停著,他去制造一個假現(xiàn)場,保險公司就可以理賠了,四天后就可以過來取車,保證車像新車一樣。
隨后,王先生買完保險,留下了理賠的資料后,就將車停在了修理廠。過了兩天,他的銀行卡就收到了保險公司賠付的3500元。“修車噴漆應該不用那么多錢,不知道他們怎么操作的。”王先生說,當他第四天來到修車廠時,看到自己的愛車已經(jīng)修復如新。取車時,他詢問工作人員需要支付多少錢,工作人員表示,保險公司理賠了多少錢就付給他多少錢,王先生提出疑問,修車應該不用那么貴吧,工作人員則稱,還有一部分是要去打點關系的。“我看車都修好了,自己也沒有虧什么,就把錢都轉(zhuǎn)給他了。”王先生說。
為騙取百萬保險金 燒毀自家奔馳車
“此前,晉江一男子為騙取171萬元保險金,把自家的奔馳車燒毀,這在我們本地的保險業(yè)界是比較典型的案例了。”市區(qū)某保險公司的業(yè)務員說。
據(jù)了解,該男子向漳州某保險公司為自己購買的奔馳車投保了57萬元,同年又向三明某保險公司投保了114萬元。幾個月后,其在從泉州往廈門的高速公路上發(fā)生車禍,車輛兩側(cè)均撞擊了高速公路的側(cè)護欄,導致車輛裝置失靈。情急之下,該男子在車上一名乘客的建議下,點燃了車禍后漏在地上的汽油,導致車輛起火燒毀。
事發(fā)后,該男子向兩家保險公司提出了理賠要求。但是,兩家公司在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其存在重復投保的行為,并且沒有告知保險公司,而且在車禍發(fā)生不久前,其還為車輛增加了車輛自燃險。此外,該男子做的筆錄前后存在矛盾,保險公司當即報警。
保險公司報警后,該男子逃到了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最終在妻子的勸說下自首。
購買二手車開進水塘 騙取45萬元保險金
“購買二手車騙保的情況也曾發(fā)生過,這算是比較‘奇葩’的案例了。”一位保險查勘員告訴記者。
據(jù)該查勘員介紹,此前有人曾花十多萬元購買了一輛二手車,并向保險公司投保1萬元,如果車輛報廢就能獲得45萬元的保險金。“二手車開一段時間后,他就想換新車了,但把車賣掉就不劃算了,他就想著通過騙保的方式‘減少損失’。如果理賠成功,拿到的保險金遠遠超過了購車款,能夠換一輛全新的中檔汽車。”
當時,該車主考慮過將車輛撞毀的方式,但又擔心自己在撞擊的過程中受傷,最終選擇了將車輛開進水塘的方式。于是,他選擇了深度合適,又能讓車輛發(fā)動機報廢的水塘,將車開進去后報了保險。
幾天后,維修廠表示車輛已經(jīng)報廢,沒有辦法維修了。保險公司調(diào)查后認為情況有異,當即報警,該車主的“美夢”也隨之破碎。
查勘員與汽修廠勾結(jié) 騙保50多萬元
幾年前,泉州、晉江兩級警方在廈門、龍巖、南安等地,將32歲的漳平人盧某等9人抓獲。
據(jù)了解,當時,有一個團伙涉嫌在廈門、泉州、晉江等地,多次偽造交通事故,向4家保險公司騙取賠款共50多萬元。而這些案件中,有些雖有騙保嫌疑,但保險公司因為找不到證據(jù),沒有報案,只能自己認栽。
專案組介入調(diào)查后,鎖定以盧某為首的詐騙團伙。作案時,團伙成員充當汽修廠老板、修理工、車主等角色,在向保險公司投保時,又交替更換身份為投保人、報案人、被保險人、駕駛員等角色,共作案17起,有時同一輛車一個月內(nèi)多次報保險,甚至在同個部位重復出現(xiàn)車損。經(jīng)過摸排,專案組將盧某等8人抓獲,隨后根據(jù)盧某等人交代,將某保險公司查勘員、35歲的南安人黃某抓獲。
經(jīng)查,對盧某偽造的虛假交通事故,涉及自己所在公司時,黃某“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適時抬高定損價格,幫助盧某等人獲得更高的保險賠償,作為回報,盧某將賠付款總金額的10%分給黃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