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求學可以找誰吃飯
泉州五中高三畢業(yè)生繪就全國蹭飯地圖

臺海網8月26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近日,一份《泉五2019屆高三年蹭飯圖》悄然面世。在這份地圖中,收錄了泉州五中2019屆高三年段20個畢業(yè)班的蹭飯地圖,地圖以班級為單位,學生們的姓名及所在省份都被標注在地圖之上,每個班級的蹭飯地圖都不約而同地表達著同一個意愿:今后記得來找我吃飯!

畢業(yè)班蹭飯地圖“合體” 讓同學們在異鄉(xiāng)有慰藉
“制作蹭飯地圖可以算是我們學校的傳統(tǒng)了,以前是各班自己做,大家發(fā)發(fā)朋友圈而已,做得會比較隨意,這次是年段統(tǒng)一把關,進行精修。錄取結束后,班主任就安排班上同學制作了。”泉州五中2019屆高三年段段長陳理萍介紹,由年段把關推送的《泉五2019屆高三年蹭飯圖》首次把畢業(yè)班的蹭飯地圖“化零為整”,做得比之前更加細致、精確,比如這次在每張地圖上都加了南海小圖的部分。
據了解,蹭飯地圖的原型其實是學生去向圖。2013年左右,五中的高三畢業(yè)班開始有人把班上學生的畢業(yè)去向,用地圖的方式表現出來,之后幾年制作去向地圖的班級也越來越多。“去向地圖變成蹭飯地圖是因為大家覺得既然到處都有同學、校友,有時間就可以互相蹭蹭飯。”陳理萍說,蹭飯的說法其實是玩笑性質的,借蹭飯的名義相聚倒是真的。
“以前曾有校友咨詢過學校老師,有沒有學弟學妹或者校友和他在一個城市的,后來發(fā)現的確有人和他在一個城市,聯(lián)系上之后直呼太溫暖、太開心了。這件事也讓我想到,其實蹭飯地圖可以做全年段。”陳理萍說,盡管學生們畢業(yè)了各奔東西,但是在陌生的地方還是有很多同伴的,這樣孩子們在情感上能夠有慰藉,不會覺得太孤獨。
陳理萍表示,年段制作的這份蹭飯地圖合集,其實也是在幫孩子們建立一種“聯(lián)系”,希望大家可以擴大朋友圈,同時在異鄉(xiāng)找到一些溫暖,今后應該會延續(xù)這個傳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