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參加民樂團,樂享“課后時光”。
社會反響:期待可持續(xù)課后服務體系
課后服務堅持自愿、公益性原則,需要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都可以報名,不需要參加的學生可以早回家,充分尊重學生和家長,受到了廣泛歡迎。“課后服務真是惠民利民,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值得點贊!”學生家長黃先生說起課后服務贊不絕口:以前總是擔心孩子放學接送問題,現(xiàn)在好了,可以下班后再接孩子。孩子留在學校學習,安心放心,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課后服務的費用由政府部門“買單”,減輕了家長的負擔。
學生也大多對課后服務持歡迎態(tài)度。“以前放學回家,得自己孤單地寫作業(yè),現(xiàn)在在學校跟同學們一起寫作業(yè),感覺特別快樂,而且效率很高,作業(yè)基本做完了。”泉州師院附屬小學一年八班的黃舒晨高興地告訴記者,她還參加了圍棋社團,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學習。泉州市實驗小學六年一班的黃琬淇每周一、三、四下午在教室里學習,周二、周五下午到合唱團練嗓子,“把課后這段時間充分利用,既可以安靜地做作業(yè),又可以學習特長,收獲頗多。”黃琬淇說。
不過,對于教師而言,課后服務需要延長教師的工作時間。教小學的陳老師說,作為班主任,她每天早上7點多就到校,除了上課、管理班級,還需要批改作業(yè)、備課。而自己的孩子才上幼兒園,也需要她回家煮飯、照顧陪伴。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讓她覺得比較辛苦。雖然如此,大部分老師還是投入到課后服務中,“既然家長有需求,社會有需求,遇到困難也要克服”。
采訪中,也有校長和教師表示,課后服務不僅是學校的事情,希望發(fā)動社會力量參與課后服務,希望早日探索建立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符合條件的專業(yè)人員參與課后延時服務的工作制度,統(tǒng)籌解決學校人員不足問題,或組織協(xié)調(diào)社區(qū)活動場所等有資質(zhì)、有條件的公益機構(gòu),參與實施學生課后服務,逐步形成學校、社會共同參與,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學生課后服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