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名在救助站餐廳等著開飯的跑站者
年底跑站忙 有人進過上百個救助站
這陣子,主動前往泉州市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多了起來。這樣的情況,每到節(jié)假日或者年底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
這些人多數(shù)是外地的青壯年男子,他們并非流浪人員,多數(shù)也未遇到難急事情。在救助站的時間一長,工作人員都能辨別出他們中哪些人是真正需要幫助的。“真正的求助者會愿意住下來,或者要求回家。”而跑站者往往口齒伶俐、思維清晰。
姚某軍、張某軍、白某、范某想、丁某兵、蔡某武、朱某發(fā)、熊某云、程某得、沈某華、劉某君、徐某……要把這一串長長的名字按照正常字體書寫,一張A4紙恐怕難以全部羅列進去。這些人都是“職業(yè)跑站人”。在全國救助管理系統(tǒng)中,他們的進站記錄,少則幾百條,多則上千條甚至數(shù)千條。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是泉州市救助站的???。
在泉州市救助站統(tǒng)計的跑站人員中,年紀最輕的20歲出頭,最年長的60多歲。25歲的重慶酉陽人白某,全國救助站進站記錄742次。江西九江人范某想,26歲,進站記錄更“輝煌”,到過全國上百個救助站,全國記錄2333條。湖北黃岡的沈某華,在全國進站記錄有1432條。他們都是自行來到救助站,一般臨近中午或者下午到,在站里吃個飯、睡個覺,第二天就去另一個救助站。
跑站有組織 互通消息避免白跑
出于工作需要,泉州市救助站幾名工作人員悄悄加入“職業(yè)跑站群”,刺探“軍情”。
還有跑站群?救助站工作人員介紹,不少“職業(yè)跑站人”學歷不低,熟悉各種信息,因此上網(wǎng)建QQ群、微信群,互通消息有無。
記者請“臥底”的工作人員將記者拉進群里,但幾次都沒有通過群管理員的審核。翻閱救助站工作人員的“臥底”記錄,幾個“跑站群”往往都有幾百個人,群成員活躍度很高。
在一個“中國跑站戰(zhàn)友群”QQ群里,有200多名跑站人員,群主直接號召大家結伴,“跑站的,流浪的,跑局的,跑單位的朋友,可以互相約。”
“臥底”的救助站工作人員說,像他們所了解的進站人中,有不少經(jīng)?;燠E于這些群中,掌握實時動態(tài)的消息。“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你不掌握最前沿信息,更多時候只能白跑,賺不到錢。 ”某跑站人員向記者透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