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0月18日訊 豬八戒揮舞著九齒釘耙兇神惡煞,一旁的孫大圣耍著金箍棒目光炯炯……過了一會兒,一個個嚴肅威武的天兵天將又在肖其昌的巧手中誕生。這些惟妙惟肖的面團小人,便是不少泉州人記憶中的妝糕人。妝糕人,又叫捏面人,是過去人們祭祀神明的祭品,也是增添節(jié)日氣氛的傳統(tǒng)手工制品。而制作這些妝糕人的南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肖其昌,今年已90歲高齡,與這門老手藝相伴近80年。春去秋來,他的這雙巧手,見證了老手藝的興衰,更給幾代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記憶。

一把剪刀,一把梳子,巧手制作妝糕人。
剪刀梳子和面團 巧手做出妝糕人
寒露剛過,天氣轉涼,下過雨的南安金淘鎮(zhèn)南豐村云霧繚繞。肖其昌的家大門敞開著,屋子明亮舒適,他坐在大門附近的桌子前,一會搓,一會捏,一會又用梳子壓出服飾紋路,彈指之間,七彩面團仿佛有了生命,搖身一變,成為栩栩如生的妝糕人。
“做一只約半個小時,一做就是一整天。”他說,現(xiàn)在已經在進行最后一道塑形工序,在此之前,還有許多道工序。第一步是做面團,將面粉和糯米粉按照二比一的比例混合,加入適當的水揉成面團,分成巴掌大小稍微壓扁,水開后入鍋煮熟。煮好的面團再加入適當比例的廣告顏料進行染色,先從白色開始染,再染黃色、紅色、藍色等,最后染黑色,“這樣手不會臟,否則互相染色就不好看了。”
而塑形也不需要什么高端復雜的工具,一支支竹簽、一把剪刀、一把梳子足矣。備齊材料和工具后,能不能成功做一只妝糕人,只能靠手藝人的一雙巧手和無盡的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