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燕陽在指導葉思凡和黃冠杰做實驗
學生的方案驚艷賽場 老師稱贊“了不起”
昨日下午4點,泉州現(xiàn)代中學校園創(chuàng)新工作室內(nèi),何燕陽正與葉思凡、黃冠杰交流比賽的不足之處。
此次WRO初中組常規(guī)賽競爭激烈,在面對強手如林的國際賽隊,葉思凡、黃冠杰依然認真、冷靜,出乎何燕陽的意料,也深受感動。
“為了參加這次邀請賽,他倆做足了功課。”何燕陽說。今年6月中旬,在得知比賽主題后,何燕陽決定放手,完全讓孩子自己去創(chuàng)作方案,他則給予修正意見。
一個月的籌備期,還正趕上會考和期末考,葉思凡、黃冠杰在不耽誤復習的情況下,利用課余時間研究方案、編寫程序、調(diào)試測試等。暑假一到,更是一心埋在工作室內(nèi)。
“他們做過很多套方案,都被我否定了。”何燕陽說,這次的比賽,他和學生都很重視,所以他要求嚴格。
何燕陽說,這次比賽,學生的參賽機器人要判斷出哪個區(qū)域的土壤肥力充足,并準確快速采集農(nóng)作物,再辨別不同顏色的農(nóng)作物,將其直立、完整放置在相應的農(nóng)場,這很考驗機器人的辨色能力和精準放置能力。而葉思凡、黃冠杰研究的這套方案,操作更為簡單、較易控制、穩(wěn)定性強,在賽場上算是比較驚艷的方法。而且,在比賽中,還臨時增加了任務,要求選手臨場應變。
“小小年紀,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很了不起。”何燕陽說。兩位參賽的學生在機器人領(lǐng)域方面都很有天賦。
據(jù)悉,2007年開始至今,泉州現(xiàn)代中學曾參加過國際級、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青少年機器人及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共上百場,多次代表中國隊赴印度尼西亞、卡塔爾參加WRO世界奧林匹克機器人競賽國際賽,學生頻頻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