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河床 疑現(xiàn)“廊橋遺跡”
位于永春外碧村,推測早于800多年的東關(guān)橋,待進一步考證

永春外碧村村民清理河床時挖出沉水松木,疑為廊橋遺跡
臺海網(wǎng)7月2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劉燕婷 黃謹 文/圖)永春外碧村沿著湖洋溪分布兩岸,枯水期時節(jié),寬廣的河床裸露,在河床中央,有幾處積水潭散布在綠草茵中,水面下是一截截整齊排放的松木,約有兩平方米。而在湖洋溪鄰近村委會的一側(cè)岸邊,有兩塊大石,大石中央都被鑿出了圓柱狀的空洞,也積滿了溪水。
“傳說這是宋以前的廊橋遺跡,比東關(guān)橋歷史更久遠。宋朝時,有一年發(fā)大水,廊橋被沖毀,木頭被人撿拾起來,用來建設(shè)東關(guān)橋。”70多歲的村民陳祝新和在河床上割草的另一位村人,指著這幾處潭水說,這些是廊橋以往的橋基。
外碧村的湖洋溪水域,正在建水上游玩場所,這些天在清理河床時,這幾處水潭露了出來。老人圍著水里的松木,說著廊橋的舊時傳說。
已到中年的陳進國小時就曾聽父親講過廊橋的故事,他想知道這里是否真為廊橋舊址,也想尋找了解這座橋歷史的讀者。
您若知曉,歡迎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告訴我們。
“睡木沉基”的水潭 村民曾來打撈沉木
湖洋溪上的這幾個水潭和石空洞,從溪水緊鄰村委會的一側(cè)開始,延伸到河床中央,以橫跨溪流的直線方式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