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秀氣(左一)、陳固(中)等人講述當年的經(jīng)歷
回憶 木船翻了眾人落水
1958年的那艘沒能上岸的船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記者找到了幾位幸存者,聽她們講述60年前那段刻骨銘心、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
“下午3點,大家乘船出發(fā),木船上既載了40多個人,又載有棉被、工具等,只有船夫是男性,其余都是女孩子。”81歲的陳固滿頭銀發(fā),回憶起往事仍心有余悸。當年,她21歲尚未結婚,與未來的小姑子、年僅17歲的王寶川一同登船。船上十分擁擠,大約駛到河中央時,木船開始滲水。不久,船頭一下扎入水中,就翻船了。
尖叫聲、呼救聲、水流聲,連同冰涼的河水一同灌入陳固耳朵里。會游泳的她出于本能從水里浮起,眼前的景象她終生難忘——40多人浮浮沉沉,棉被等漂在四周。忽然,她看到水面上有一條黑色的辮子,她一把將辮子拽起,18歲的王秀氣便這樣被她救起;她看到陳專揪著尚未沉入水底的棉被,又游過去將棉被一同拖上岸。岸邊的過路人也趕忙下水營救,最終救起了30多人。
“上岸后,只記得寶川的父親一直哭。過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在恐懼之中。”陳固說,大家都是一個村的,平時一起干活,關系特別好,就這么生離死別了。此后每年,她都會到墓地看一看她們,這兩年腿腳不好,只能到紀念堂寄托哀思。
“我們4個堂姐妹一起上船,只回來我一個。”當年被陳固救起的王秀氣感慨地說,“我的命是她救回來的。”
商議 原址重修增加設施
后來,這13位姑娘合葬在一起,村里人稱之為“十三姑”。為了紀念她們,長福村在本村莊澤公、許午娘廟里設了紀念堂,關于她們的故事也在村里代代相傳,每逢她們的祭日,來紀念的村民絡繹不絕。“莊澤公廟為唐代時所建,由石頭壘砌而起,僅有五六平方米,周圍全是農(nóng)田。因長期風吹日曬,已十分破舊,里面記錄‘十三姑’事跡的木牌也有些模糊不清了。”村民王健林說,村民前往紀念時,根本站不下,只好站在田地里。
“考慮到紀念堂狹小,存在安全隱患,經(jīng)村民商議,決定在原址進行重修,增設部分設施。”紀念堂重修籌備負責人之一王世輝介紹,目前村里成立籌備組,已籌集了四十多萬元資金,并于本月開始重修。
原文鏈接:http://qz.fjsen.com/2018-03/29/content_20876419.htm
原文標題:南安霞美長福村“十三姑”事跡代代傳 村民年年來祭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