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2月22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行走世界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今年我正好60周歲,但感覺自己就像一個16歲的小男孩。”20日,在泉州市西街1915藝術(shù)空間的草坪上,泉州籍當代藝術(shù)家蔡國強說起了一個盜火者的彷徨與執(zhí)著。
和蔡國強一起回到故鄉(xiāng)的還有他的第二部紀錄片《藝術(shù)怎么樣?》。遺傳了父親過分謹慎性格的蔡國強,玩了大半輩子火藥,是為了給自己帶來冒險乃至革命。這一次,他想通過這部紀錄片給中國當代藝術(shù)“扔塊小石頭”。他想問一個真正的問題:把中國藝術(shù)家外套拿掉,中國藝術(shù)怎么樣?
當然,蔡國強自己同樣也要面對詰問。于是,就有了他當天演講的主題——“說說我的藝術(shù)怎么樣?” 此次演講也是他將大半生藝術(shù)歷程同粉絲的一次分享。
蔡國強說,喜歡做讓自己很感動的事情。而他把自己的感動給了兩個讓他蜚聲世界的作品。
2015年在泉州的惠嶼島,延宕了二十多年的作品《天梯》終于在泉州上空綻放,這是蔡國強從年輕時就一心想要放給奶奶看的“最厲害的焰火”。同樣,“天梯”也是他多年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初心, “泉州這個城市太信風水也太信看不見的世界,我個人就是從這里出發(fā),所以我的藝術(shù)一直都在尋找與看不見的力量之間的關(guān)系。”
從1994年的英國巴斯,到2001年的上海,再到2012年的洛杉磯,他的希望曾一次又一次落空。蔡國強表示,之前在國外那么多次失敗,都是對這件作品的成全,“只有在泉州,這一把‘連接地球和宇宙’的《天梯》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巨制,而非一場令人驚嘆的奇觀”。
除了情感需求之外,在蔡國強看來,《天梯》還是一個足以和《大腳印》媲美的作品。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擔任開閉幕式視覺特效藝術(shù)總設(shè)計師時,呈現(xiàn)于天空中的29個“大腳印”是蔡國強為中國觀眾熟知的作品。蔡國強坦承這是自己很難超越的一道藝術(shù)高峰,這件作品不僅展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迎來了中華民族”,同時,還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時空觀。
北京奧運會后的十年,蔡國強在東西方的影響力日漸超出了藝術(shù)圈。這個被西方媒體稱為“Cai”的人,每兩三年便來一次令全世界目眩的巨型展覽和表演,他所獲得的大眾認知也因此更具普遍性。
他的個人巡回展遍及世界各地每一個頂級藝術(shù)機構(gòu),每到一地,無論紐約、巴黎、東京還是多哈,都是政府要員和王公貴族想要宴請的人物——這樣描述可說并無夸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