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國強在泉州1915藝術空間以“我的藝術怎么樣”為主題,講述藝術歷程。
臺海網(wǎng)2月22日訊 據(jù)東南網(wǎng)報道,昨日,國際藝術大師蔡國強在故鄉(xiāng)泉州暢談藝術,與20名臺灣藝術青年對話交流。
從1984年第一次在畫布上用火藥做實驗,到1995年創(chuàng)作《馬可波羅遺忘的東西》參與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到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藝術設計“大腳印”《歷史的足跡》、美國休斯頓火藥草圖制作、2014年為北京APEC所作的大型景觀焰火《自然頌》……蔡國強在分享會上展示了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歷程。蔡國強講述藝術啟蒙時說道:“小時候我坐在父親的腿上,看他在一個個火柴盒上繪畫山水。小小的火柴盒上,卻飽含著父親對世界很深的情感。這是我的創(chuàng)作根源。”
分享會上,蔡國強以一張圖解說自己,圖中心的小人代表他,上方寫著“宇宙”,下方寫著“藝術史”。蔡國強表示目前正在進行“西方藝術史之旅”,和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等博物館交流,用火藥重塑西方藝術史上的著名作品。“我就是宇宙外星人。在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永遠都不能忘記宇宙,它大得使你謙卑。”蔡國強在與臺灣藝術青年對話時表示,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強調宇宙視角,是站在一個宏觀的角度看待事物,抒發(fā)情感。
“我希望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像我14歲的女兒一樣,保持興奮、緊張、自我的情緒。”蔡國強鼓勵藝術青年時說,“藝術家就是要有點‘壞’,這‘壞’指的是面對事物要有很多想法和激情。”
來自臺灣師范大學的碩士生劉苡柔表示其藝術創(chuàng)作受蔡國強影響很深,“高中時,我第一次在臺北市立博物館參觀了蔡國強的‘泡美術館’個展,感到十分震撼,老師使用焰火、火藥等形式表現(xiàn)藝術,讓我有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臺灣公益組織負責人王淑貞告訴記者,組織臺灣青年參加此次活動,希望能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使其共同成長。讓兩岸藝術青年感受蔡國強在創(chuàng)作歷程上的家國情懷,懂得藝術道路阻且長,懷著初心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