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中秋習俗富含濃濃“泉州味”——
天涯共此時 闔家過佳節(jié)
臺海網(wǎng)10月5日訊 據(jù)泉州網(wǎng)報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昨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今年的中秋與國慶“喜相逢”,節(jié)慶氛圍熱鬧非凡,敦親睦鄰、崇善尚美的泉州人延續(xù)著千百年來留下的傳統(tǒng)習俗,歡度中秋佳節(jié)。

泉州女婿KOSTAS(左二)和家人、親友一起博餅,感受泉州傳統(tǒng)習俗。(陳小陽 吳有森 攝)
相聚博餅歡樂多
博餅是泉州人在中秋佳節(jié)里的傳統(tǒng)習俗。昨日,來自希臘的泉州女婿KOSTAS和妻子王明娥特地到超市采購玩具和零食,邀請親朋好友在家里舉辦了一場博餅活動。
“又是一秀。”9歲的女兒蘇拉興奮地拿起獎品。2008年,王明娥與KOSTAS因工作相識相知,結(jié)婚后先后誕下三個寶寶。“每年中秋節(jié)我們都會與親友相聚,今年希望通過博餅,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家住市區(qū)、常年在深圳工作的廖先生趁著這個假期,帶著妻兒回泉州過中秋。昨日,廖先生和同學聚在一起博餅。幾輪投擲下來,廖先生搖出了全場唯一的狀元,成為最大贏家,“博餅圖的是熱鬧,沒曾想今年的運氣這么好!”
期盼一年更順暢
昨日傍晚,以“潮涌四海 月圓安平”為主題的晉江(安海)第二屆中秋文化節(jié),在安平橋畔的白塔下,迎來了“紅紅火火”燒塔仔特色活動。臨近18時,白塔廣場上已用紅磚塊壘起6座2米多高的塔仔。現(xiàn)場人潮涌動,男女老少紛紛舉起手機、相機,翹首等待著燒塔仔民俗活動的開始。一場精彩的籠吹和舞獅表演結(jié)束后,幾名鄉(xiāng)親手持火炬繞塔一周,旋即點燃了塔下的木柴,熊熊火焰躥騰而起,整座塔仔燒得通紅。幾名工作人員不斷往燃燒的塔仔內(nèi)拋撒鹽巴,火苗越躥越高,不時發(fā)出噼里啪啦的響聲。
“鹽巴有助燃的效果,塔仔燒得越旺,預示著一年到頭更順暢、更紅火。”今年60多歲的顏呈禮是安平橋歷史文化研究會的負責人之一。他告訴記者,以前在安海,家家戶戶都會在中秋夜里燒塔仔,安平橋景區(qū)建設(shè)的過程中,有人提議將這項民俗活動保留下來,得到了廣大鄉(xiāng)親的響應,才有了今天這個活動,“6座塔仔也象征著六六大順的美好期盼。”
一家團聚樂融融
中秋這天,自然免不了一頓團圓家宴、一口甜香月餅。
難得一大家子都回來過節(jié),家住安溪縣龍涓鄉(xiāng)的林阿婆將白天準備的鴨魚肉精心烹調(diào),做了滿滿一桌的好菜。吃過晚飯后,一家人搬起小板凳到天臺賞月。眼下正是安溪鐵觀音秋茶全面采摘、制作、上市的季節(jié)。林阿婆的大兒子拿出一泡新鮮出爐的龍涓好茶和精致的冰皮月餅款待家人。甜膩的月餅遇上甘洌的茶水,口感相得益彰。
就著皎潔的月色,一家子人你一言我一語,暢聊著家長里短,其樂融融,親人之間的感情在那一刻顯得愈加珍貴。□記者 陳林森 蘇凱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