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辦“老人日”活動,增進了鄰里交流,緩解了老人的孤獨感。
臺海網(wǎng)8月16日訊 據(jù)泉州晚報報道,昨日上午,晉江池店鎮(zhèn)浯潭村老人協(xié)會里一片歡聲笑語。這是本月來,村里的老人們第二次歡聚一堂,共享愛心午餐。
原來,為推動移風(fēng)易俗,池店鎮(zhèn)浯潭村倡議村民簡辦紅白喜事,將剩下的錢捐出來,作為每月1日、15日村中60歲以上老人聚餐的費用。在村兩委、村老人協(xié)會的牽頭下,2015年元月1日,300多名老人首次聚餐。此后,每月兩次的聚餐,成為老人們溝通交流的“老人日”,這一辦就是兩年零八個月。
現(xiàn)場
圍坐空調(diào)屋內(nèi) 共享愛心午餐
昨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浯潭村,還沒進村老人協(xié)會大門,就聞到一陣誘人的飯菜香味撲鼻而來。進門后,只見屋頂?shù)拇箫L(fēng)扇正“呼呼”地轉(zhuǎn)著,幾臺空調(diào)不間歇地運轉(zhuǎn),涼風(fēng)頓時拂去了夏日的酷熱。十張桌子旁坐滿了老人,大家聊著家長里短,互相噓寒問暖。
“坐一桌的多為鄰里街坊,平日不少老人都是一個人獨自在家,不大愛出門。但每月兩次的聚餐,老人們都很樂意參加,因為大家可以坐在一起盡情聊天。”今年86歲的張故阿婆表示,她的兒子孫子都出去工作了,平日里她都獨自待在家里,沒什么事可做。自從村里辦了這個聚餐,她每月都盼著這兩天趕緊到來。
和張故阿婆不同,丁水真阿婆的兒孫都在家里頭。她說,雖說家里熱鬧,但她還是最喜歡來這里跟老姐妹伴“話仙”,因此每次聚餐她都沒有落下。“很多老人天天在家,平時難得見上一面,這樣的聚餐讓村里的老人家們有了交流的地方,增進了老人間的感情。”
最里間的小廚房里,二三十個義工正在緊張地洗菜、做湯,三口大鍋里的米飯呼呼冒著熱氣。11點多,飯菜都做好了,飯是咸飯,里面放了香菇、蝦米、干貝、五花肉、豆子,再澆上蔥花油,香噴噴的,湯則是白蘿卜煮瘦肉和丸子湯。在義工幫忙下,老人們打好飯和湯,回到座位上,一邊吃一邊繼續(xù)嘮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