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多 最早來自地質(zhì)年代
在這些文物中,泉州有一級文物169件套,二級文物391件套,三級文物6402件套,一般文物5512件套,未定級文物29515件套。“我們專門邀請省文物鑒定中心為文物定級。”何奕斌介紹說。
這些文物的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地質(zhì)年代(地質(zhì)學專業(yè)術語,可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個時期。只能用地質(zhì)學方法來測定的冰期和冰期以前的時代),計2130件,舊石器時代的21件,新石器時代的158件,商朝時期的52件,戰(zhàn)國1件,秦代1件,西漢6件,東漢25件,南朝593件,唐朝3985件,宋代6111件,明朝2763件,清朝9105件……“文物的年代,以清代最多、宋代次之”,何奕斌介紹,緊隨其后的是新中國成立之后、中華民國時期、明朝,以及公歷紀年等。
【名詞解釋】
可移動文物
可移動文物指館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即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國家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