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新家庭 生活負擔也越來越重
為了治病,莊伶俐一個人帶著女兒詢遍了福州所有醫(yī)院,但都被告知治愈的希望渺茫。“當時我抱著女兒,站在醫(yī)院門口,眼淚一直掉。”
莊伶俐不肯放棄,她將女兒的病歷寄往全國各大醫(yī)院。功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上海的一家醫(yī)院表示愿意提供治療,她便帶著幼小的女兒開始了求醫(yī)之路。“當時女兒幾乎不能行走,走兩步就哭著說腳疼,我因身體原因也沒有辦法一直抱著她,只能攙著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回想起那段艱難的日子,莊伶俐的眼眶有些濕潤。慶幸的是,經(jīng)過幾年的治療,大女兒的病情有了好轉(zhuǎn)。
如今,莊伶俐與右手殘疾、臉部有燒傷的張學文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還生育了個身體健康的小女兒。新生命的到來,為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活力,但負擔也隨之增加。下午4點半,快到放學的時候,張學文掐著時間起身,騎著一輛運貨三輪車,去接正在讀初中三年級的大女兒回家。說起大女兒,莊伶俐感慨起來:“她特別懂事,雖然身患殘疾,但她遺傳了我樂觀的個性,從不自卑。”她指了指剛才丈夫離開的方向,笑著說:“只有我們家踩著三輪車去接送,女兒卻從來沒覺得有什么不好,還會安慰她爸爸,說這只不過是比別人少了一個輪子而已。”
想靠自己努力 賺錢給女兒治病
一家四口人有三人殘疾,只靠張學文給人運送木材來維持家庭開支根本不夠。莊伶俐覺得這樣下去不行,于是她重新拾起裁縫手藝,在家里做起了被服加工。
這期間,她時常坐班車前往浙江進貨。貨寄到石獅后,她回到晉江的家中,與老公一起踩三輪車再前往石獅取貨。雖然十分辛苦,但是她熱情好客,手藝精湛,而且肯吃苦講信用,不管訂單多繁雜總能在約定的時間完成,很快就在社區(qū)打響了名號。越來越多的人上門找她加工物美價廉的被服,一家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
然而,不如意之事再次降臨。去年,公公不幸患上重病,幾乎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又恰逢經(jīng)濟不景氣,去年年底開始,莊伶俐的訂單越來越少,家庭收入頓時銳減。
“大女兒兩年內(nèi)還要再做一次手術(shù),手術(shù)費目前還沒有著落。”盡管如此,莊伶俐仍然對生活充滿希望,“我想靠自己的努力賺錢,養(yǎng)家并給女兒治病,只是希望能找個比較適合我的工作。”
【征集令】
如果您身邊有同樣的故事,也可以通過泉州晚報社24小時熱線96339與我們聯(lián)系。如果您希望略盡綿薄之力,可以與我們一起通過“陽光母親 攜手同行”系列活動,幫助這些母親渡過難關(guān)。讓我們用溫暖的關(guān)懷,使身邊的每一位母親都能感受到無阻隔的愛;用熾熱的真情,去感恩每一位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