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泉州網報道
“公安局”來電,“你涉嫌洗錢已被通緝”,害怕了嗎?
 “領導”發(fā)來短信,“這是我新號碼舊號停用”,當真了嗎?
 “客服”溫馨提醒,“網購不成功要退款”,激動了嗎?
 ……
 回首2016年,各種詐騙手段層出不窮,稍有不慎就落入了陷阱。
 為應對日益突出的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犯罪活動,今年以來,泉州相繼組建了泉州市反詐騙中心和6個縣級反詐騙中心。僅泉州市反詐騙中心從今年3月31日成立至今,就破獲905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止付被騙資金20350302元。
 年終歲首,泉州市反詐騙中心與豐澤、鯉城等公安機關的民警,梳理了今年以來較為頻繁發(fā)生的十大騙局,希望廣大市民舉一反三,不再蒙受損失。
 假冒領導換號
 詐騙手法:詐騙分子通過不法手段掌握一些單位或公司的內部通訊錄,假冒一把手領導,給員工發(fā)短信稱自己更換手機號碼,要求保存。隔日騙子便給受害人發(fā)短信聲稱有“私事”要處理,要求進行轉賬。員工礙于領導面子,不好拒絕或電話詢問,便會被騙。
 典型案例:12月14日,市民陳先生到公安機關報警。當天上午,他收到一條短信:“陳××,這個是我新號碼重新保存一下,舊號×××××停用。收到回復。”署名“黃某某”。黃某某是陳先生單位以前的老領導,他回復后,將號碼存起。過后,黃某某給他發(fā)短信說,“有筆錢不方便以我的名義辦理,我私下轉給你,你再幫我轉過去給對方,以你的名義借給對方。”他往黃某某提供的賬戶里存了6萬元現金,過后才察覺被騙。
 識騙要點:只需一通電話,向領導核實或者當面核實?;蛘邠艽蜻@個新號,如果新號是詐騙分子,一般不會接聽。
 冒充公檢法調查
 詐騙手法:不法分子利用改號軟件,將詐騙電話尾數篡改成“110”報警電話,假冒民警撥打受害者電話,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盜用涉嫌洗錢等犯罪為由,要求將其資金轉入“安全賬戶”配合調查。詐騙團伙分工明確,手法高明,分別冒充檢察官、法官,輪流出場,以假冒的通緝令讓受害者信以為真。
 典型案例:8月11日,豐澤警方接到市民吳女士報案,稱其被騙走上百萬元。此前一天,她接到“泉州市公安局民警”的電話,稱其在廣東開設用于涉嫌洗錢的銀行賬戶,同時涉嫌參與一起販賣兒童案,要求她配合調查。此后,“王警官”及“檢察院吳檢察官”等要求吳女士,將銀行賬戶內的存款轉入他們指定的銀行賬戶上清查。吳女士先后按指示匯了三次錢。
 識騙要點:公檢法部門不會“電話辦案”,也不會“電話做筆錄”,更不會存在“安全賬戶”。公檢法部門和銀行之間,并沒有什么電話轉接的系統(tǒng)。
 假“客服”來電退款
 詐騙手法:詐騙分子利用木馬病毒等掌握受害者網購信息,冒充電商平臺客服撥打電話或者發(fā)送短信謊稱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需要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在操作時騙取驗證碼,實施詐騙。
 典型案例:9月20日晚,市民侯某向警方報案稱,其于9月18日在網購平臺買商品。20日,“客服”來電話稱商品丟失要退款,讓他到對方提供的網頁上填寫銀行卡等信息。過后,對方又來電讓他提供驗證碼方便驗證,分3次騙走近十萬元。
 識騙要點:網購均為貨到點擊確認付款,即使缺貨退款,也是退到網購的支付平臺,或打款到顧客賬戶,并非線下交易。
 騙掃有毒二維碼
 詐騙手法:詐騙分子制作一個“有毒”的二維碼,誘使受害者掃描,植入木馬病毒盜取對方的手機號、卡號、密碼等私人信息。
 典型案例:2月9日,市民曾某報警稱,他用手機淘寶購物,店主發(fā)來二維碼要求掃描。他按照對方提示掃了6次二維碼,總共支付了1672元才發(fā)現上當。
 識騙要點:在掃描二維碼前一定要確認該碼是否出自官方和正規(guī)的網站。對于來路不明的二維碼,最好不要掃描。
 QQ冒充公司老總詐騙
 詐騙手法:詐騙分子盜取公司老板或財務人員的QQ號碼,冒充公司老板向財務人員發(fā)送轉賬匯款指令。為了以假亂真,騙子會組一個QQ群,里面都是受害人同事或者上司的名字或者頭像,在群里討論某個公司事項,讓受害人深信不疑。
 典型案例:10月29日,泉州一家貿易公司的財務人員許某被拉進一個QQ群。許某發(fā)現,群成員都是實名,且都是公司高層人員,大家正在商量一份大合同。“董事長”在群里告訴許某,之前有一筆生意談不成,讓他把訂金退至一個私人賬號。許某依照指令,把85萬元匯出。次日,許某見到董事長,才得知被騙。
 識騙要點:這種針對公司財務人員進行的詐騙,財務人員要尤為警惕,其往往涉及金額較多。涉及錢款的,要當面或者通過電話等正常途徑核實。
 用偽基站發(fā)虛假短信
 詐騙手法:詐騙分子利用流動的偽基站在人群密集處,大量發(fā)送網銀升級、10086移動商城兌換現金的短信虛假鏈接。有的鏈接是釣魚網站,有的是木馬,都是為了獲取受害人的銀行賬號、密碼和手機號。
 典型案例:5月初,宋某手機接到一條“10086”發(fā)來的短信,內容稱他的積分可兌換323.30元現金,即將過期,請登錄移動商城jf.10086zm.com下載安裝客戶端兌換。他點擊鏈接后,按提示輸入銀行卡號、密碼、身份證號、姓名等,提交后才感覺不對。一查銀行卡,發(fā)現卡內的10000元已被人轉走。
 識騙要點:手機顯示的來電號碼和短信號碼,均有可能被改號軟件或者偽基站系統(tǒng)編寫。不要輕易點擊兌分、領取獎品之類的鏈接。正規(guī)公司的官方網站一般只有一個,一些“李鬼”網頁冒充得很像,但域名肯定有區(qū)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