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9月22日訊 黃團結的家,在泉州洛江馬甲鎮(zhèn)永安村,5層樓高的新房,是4年前,舉一家之力,在舊房子基礎上蓋起來的。新房院子前方,有一間小屋,是建房期間,擔心影響母親休息,讓她暫時居住的。那時,母親已臥病在床6年之久。黃團結本想將小屋子作為過渡之用,可等新房蓋好,母親卻不愿搬回來。

將小屋加以改造,母親雖行動不便,住得也很舒心
小屋不大,15平方米左右,屋外種有兩棵木瓜樹,一棵龍眼樹,圈養(yǎng)兩只狗,還養(yǎng)些雞鴨,一小塊田地上種滿蔬菜,一派田園生態(tài)景象。“這樣母親沒法出門,也可以透過窗戶看到外面的綠色,動物花草,家人每天都來好幾趟喂養(yǎng),也多了人氣和生息,母親不會太孤單。”
改造屋頂 讓母親舒心度夏
到今年12月,黃團結的母親蘇蝶就90周歲了。10年前,母親因為高血壓,不慎在家摔倒,造成中風,至今身體右半邊都沒有知覺,只能靠左手支撐著起床。黃團結的大哥15年前因病去世,他便成了家中獨子。3個妹妹外嫁,照顧母親的重擔就落到自己身上了。
“母親有病,我不敢走遠。”黃團結放棄了所有外出的機會,一心照顧母親,還同時打理家里的十幾畝農田。如今,綠油油的稻谷,隨風擺動,生活雖不豐富,但靠他雙手,種田種菜,養(yǎng)雞養(yǎng)鴨,一家人吃喝也沒愁過。
照顧母親,也練就了黃團結很強的動手能力。決定讓母親搬至小屋子前,黃團結自己先在小屋里呆了3天,家人都覺得奇怪。原來,他為了讓行動不便的母親住得舒服,把母親的床和小屋屋頂做了大改變。
臥床最不便的就是拉撒問題,黃團結將馬桶和床的功能合并,在木質床板上挖了一個不大的洞,直對床底下的馬桶,老母親只要一拉頭上的一根線,抽水馬桶一沖,干凈、無異味。
解決了這一問題,黃團結又擔心夏天小屋太悶熱。小屋空間有限,不夠通透,屋頂的蓋板不隔熱,夏季可能達到40度。黃團結幾個夜里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辦法——給屋頂噴水降溫。他把農田噴灌的技巧搬到屋頂,接上水管,一開水龍頭,就可24小時噴水,加上風扇24小時吹,屋內足足降了10多度,母親住得舒心涼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