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5月10日訊 據(jù)東南早報報道,剛買了房,裝修的電話就來了;剛買了車,保險的電話來了。天天都有電話上門服務:您有資金需要嗎,我們可以提供高額度的貸款……
這些騷擾電話,讓人不堪其擾,有的針對性還越來越強,讓人很容易陷入詐騙陷阱。

(本版圖片均為網(wǎng)圖,請作者與早報聯(lián)系以便領取稿酬)
現(xiàn)象 騷擾電話囂張回復:“你報警啊”
連著幾天被各種騷擾電話“轟炸”后,市民張先生搬出了撒手锏:“你們再打電話,我就報警了!”對方回答得理直氣壯,令人啞口無言:“報警?你報吧!”
“不分時間段,大中午電話打進來,深夜也隨便打。”張先生說,因為工作關系,自己的電話都是24小時開機的,有電話也都是第一時間接聽。這些推銷業(yè)務的電話,變化著號碼打進來,他不接又擔心會錯過工作上的事情,實在不堪其擾。
張先生提供的一張通話記錄截屏中,幾個“0595-8636****”的號碼,在不同的時間段撥打了張先生的電話,最多的時候,一天有十幾個電話,有的號碼還會重復撥打。記者隨后一一回撥了這些號碼,對方要么聲稱是房產(chǎn)中介,要么是要抵押貸款的,全是業(yè)務推廣。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不少市民都曾有過類似的遭遇。除了此類廣告推銷,還有不少更為精準的“服務電話”:剛到售樓中心看了房子,馬上有裝修公司的電話追過來推薦業(yè)務;車輛的保險期限要到了,時常能接到不同保險公司的電話;被推薦參加一些活動評比,一堆刷票機構(gòu)的電話就跟著來了;報名參加考試,各種培訓機構(gòu)立即來電提供全方位的培訓方案。
就在這兩天,微博上還有一件因為個人信息泄露,鬧得沸沸揚揚的事件。一位網(wǎng)名“@我就叫張馨予”的空姐,在其微博聲稱,5月4日下午接到一連串騷擾電話后,就沒有再理會,對方一直打到她的手機關機。再開機時,電話號碼已經(jīng)成了空號,而銀行卡上15萬元被取走了。其稱,經(jīng)過查詢,原來是打騷擾電話的人,趁著她電話關機的時候復制了電話卡后,又用手機銀行把銀行卡的錢轉(zhuǎn)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