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家鄉(xiāng)農特產品唱出銷量,把流量唱成正能量——
“60后”網紅唐富娥的山歌效應
據福建日報5月6日報道 “大田儺獅、漢劇等節(jié)目將輪番上演,湯泉花燈、華溪稻草龍、大田板燈龍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繼展示,湯泉米糕、魁城鴛鴦果等地方特色小吃令人流口水。”3日,在大田縣太華鎮(zhèn)魁城村,當地網紅唐富娥(網名“笑看紅塵”)正通過抖音直播向粉絲推介“四季村晚”暨太華鎮(zhèn)首屆民俗文化節(jié)。
唐富娥今年57歲,三明市大田縣太華鎮(zhèn)小華村人,抖音號擁有4.3萬粉絲,單個短視頻最高點贊50.4萬次。
“五月初五過節(jié)時,大家包粽笑瞇瞇。糯米瘦肉花生仁,大家粽子要綁緊。粽子黏黏真好味,回憶當時小兒時。糯米紅豆來包心,想起家鄉(xiāng)父母情。”她愛唱山歌,通過一首首山歌把自己唱成了網紅,把家鄉(xiāng)農特產品唱出了銷量,把流量唱成了正能量。

唐富娥在直播間推介本土農特產品。
山歌好比春江水
“我小時候放牛、砍柴時,經常聽哥哥姐姐們唱山歌,便記下了曲調。”2014年一個偶然的瞬間,唐富娥決定錄幾首山歌并發(fā)到大田山歌微信群。隨后她與群主范代尺(網名“尺歌”)組成“大田山歌組合”,經常在網上“秀歌喉”。名氣漸起,她經常在村里開展民俗活動時接到邀請。
三年前,唐富娥開始接觸短視頻。“兒媳婦說抖音很火,里面作品內容豐富。我把自己喜歡唱的本地話山歌拍成視頻傳到網絡上,沒想到一發(fā)布,就收獲許多網友的點贊和評論。”首戰(zhàn)告捷后,她經常在抖音發(fā)布山歌作品,與網友們留言互動,并主動學習拍攝視頻、編寫文案、剪輯視頻,遇到不會的就請教身邊人。
“錢財丟了莫悔恨,你我以后慢慢掙。走路哪能步步穩(wěn),做生意總會有輸贏。”“親人不疏外不親,好好壞壞要親人。閑人雖好沒骨氣,再打再罵要自己。兄弟妯娌有話講,有事時候能相幫。句把話語不記恨,出去免愁給人欺。”唐富娥唱的山歌內容積極向上,又蘊含生活道理,粉絲常能從中得到共鳴。
“我老公自從聽了你們的山歌后,變化很大,對我好很多了,有事會和我商量,朋友聚會也會帶上我。”唐富娥到莆田時,一名網名叫“左鄰右舍”的“70后”婦女一見面就拉著她的手,連聲道謝。
“山歌好比春江水,有感染人的力量。”唐富娥說。

唐富娥通過直播推介當地的太安古堡
流量擔起正能量
唐富娥摘著楊梅唱山歌的一個短視頻,讓太華鎮(zhèn)一名村民滯銷的楊梅在兩天內銷售一空。
見識到直播帶貨的力量后,唐富娥把工作地“搬”到田間。2020年,她與“陽光1+1”大田助農產業(yè)館簽約,在直播間以唱山歌的形式推薦本地農特產品。第三屆“樂購三明”直播暨首屆網絡主播大賽期間,她走遍太華鎮(zhèn)的24個村拍攝短視頻,推介當地村情、景點和農特產品。去年,太華鎮(zhèn)小華村幾戶農戶共1.5萬公斤芋頭賣不出去,鎮(zhèn)政府干部打電話找唐富娥幫忙,她毫不推辭。
今年3月,大田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邀請?zhí)聘欢鸶鶕鎸嵕W絡詐騙案例改編成視頻小短劇。視頻一發(fā)布,僅微信視頻號單條播放量就達90多萬,點贊上萬次。去年,唐富娥在參與“樂購三明”直播帶貨活動期間,接到大田交警大隊的邀請,讓她配合省交警總隊開展“美麗鄉(xiāng)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講活動。即便要縣城和鎮(zhèn)里兩邊趕,她也爽快答應。
鄰居連某患子宮癌,經濟困難,只能通過網絡平臺籌集治療費用,唐富娥幫著轉發(fā)信息。一些老人不懂如何打開鏈接捐款,直接發(fā)紅包讓唐富娥轉交。她和丈夫花了一晚上時間收款登記,隔天便將籌集到的1.1萬余元愛心款交給連某丈夫。
也有不少商家邀請?zhí)聘欢鹱鰪V告宣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要對支持我的人負責。”她說,“產品和服務必須有保證。”被她拒絕的,不乏承諾給予豐厚廣告費的保健品公司。
“能夠幫助別人,我也很開心。”唐富娥說。
【來源:福建日報 記者 馬丹鳳 通訊員 羅珍華 蘇玨 林鳳昊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