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觀鳥愛好者羅華興拿著一張鳥類照片來到福建永安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請求工作人員幫忙鑒定下屬于何種鳥類。
此照片拍攝于今年元旦,拍攝地是天寶巖保護區(qū)。拍攝時,羅華興誤以為是只常見的“紅脅藍尾鴝”,當時并沒太多在意,就隨手拍了一張。“這明顯是一只鹀類呀!”看到圖片時,工作人員欣喜若狂。經(jīng)初步查詢并發(fā)給浙江自然博物院鳥類研究人員錢程老師鑒定,確認它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藍鹀。

藍鹀。羅華興 攝
這只藍鹀是一只雄鳥,全身青石板色,體型較小。它是天寶巖保護區(qū)發(fā)現(xiàn)的第十種鹀科鳥類,地位僅次于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黃胸鹀,卻比黃胸鹀稀少難得。藍鹀的發(fā)現(xiàn),成為永安市首次記錄也是三明市鳥類新記錄種。
據(jù)了解,藍鹀,體長12~14厘米,屬小型鳴禽,為中國特有種。喙為圓錐形,雄鳥體羽大致石藍灰色,僅腹部、臀色白;虹膜褐色,嘴黑色,腳肉黃色。雌鳥大都深棕以至橄欖褐色。藍鹀為高山森林鳥類,棲于次生林及灌叢。非繁殖季節(jié)多見于山麓平壩、溝谷和林緣地帶,有時也進村落附近的灌叢和竹叢中。一般多單獨活動,有時也結(jié)成3~5只的小群,在地上、電線上或山邊巖石和幼樹上活動和覓食。繁殖于陜西南部秦嶺、四川北部岷山、四川南部及甘肅南部,福建屬于藍鹀非繁殖季節(jié)的分布區(qū)。主要食物為鞘翅目昆蟲和雜草種子等。 (黃中泉 廖金朋)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