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眼前,一個個谷倉印整齊地排列在大大的櫥柜內(nèi),大小不一,造型各異。廖和宜小心翼翼地拿起谷倉印,輕輕地拭去灰塵。對于這些老物件,廖和宜情有獨鐘。7月28日,記者在福建將樂約訪了廖和宜。
【解說】走進位于將樂縣文博小鎮(zhèn)的谷倉文化苑,館內(nèi)藏品琳瑯滿目,不乏字畫古玩、石雕、老器物等。但是廖和宜最鐘愛的還是谷倉印。自古以來,老百姓大多以家中糧食的多少,作為財富的象征。秋收過后,稻谷進倉,面對一堆堆稻谷,人們喜上眉梢,往往會在谷堆上蓋上一個谷倉印。
【同期】福建將樂谷倉印收藏愛好者 廖和宜
那很多人搬房子一下,基本上沒注意就把它扔掉,感覺這個很有文化價值,就把它收藏起來?,F(xiàn)在全中國我這邊量是比較大的。
【解說】三十年前,一個偶然的機緣,廖和宜在鄉(xiāng)下一戶農(nóng)家的老屋子里,看到一片"福"字的木刻方形雕板,背面是稻穗狀的印紐,經(jīng)了解才知道那是谷倉印,精美的雕工讓一直喜愛收藏的廖和宜頓生喜愛之心。從此,他便和谷倉印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奔走各地農(nóng)村或者舊貨市場,只要看到谷倉印,他都會買回來。
【同期】福建將樂谷倉印收藏愛好者 廖和宜
大概十八九歲就開始收藏了,這個谷倉印收藏了有六百來個,各種的字體不一樣,它雕刻的藝術(shù)都是雕一些滿字啊福字啊,壽字啊。官方一個人管印子,一個人管倉庫,米一印一下,那他就知道這個是防偷作用的。
【解說】廖和宜告訴記者,谷倉印材質(zhì)多為硬木,有雞翅木、紅豆杉、楠木和花梨木等,印紐多數(shù)雕刻稻穗狀,也有精雕獅子,以及元寶、壽桃等。印板上的文字內(nèi)容,有的是谷倉主人姓氏名字,有的取自吉祥意義,有的是堂號商號。
【同期】福建將樂谷倉印收藏愛好者 廖和宜
官家用的一般都有帶獅子帶龍,它這個等于說是官府里面用的。你看它這個雕工你看過去就很簡單,底很平,四四方方的,你看,很有特色啊,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是做什么用的,其實這個是很有含義的,像這個雕工都有雕工藝術(shù),書法藝術(shù)很有含義。
【解說】在谷倉文化苑的二樓,廖和宜還精心打造了一個展現(xiàn)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的展廳,其中,一個米柜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同期】福建將樂谷倉印收藏愛好者 廖和宜
這個原來是別人開米店米柜,這邊放紙幣,這邊放銀圓,這邊放小銀圓,那這邊就是一把鑰匙,這個打開來,這里面就看不到銀圓了,那銀圓就藏到這里面來了,把它這邊拉開來,這邊就有一個開關(guān),打開來銀圓放這里面,過去人家很講究,也找不到。這是清早期的,明代清代都這樣子。
【解說】谷倉文化苑開館以來,每天都吸引不少的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慕名前來,廖和宜總是熱心接待,在他看來谷倉印是中國農(nóng)耕文化歷史見證,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古代歷史,了解民俗文化。
(來源:中新網(wǎng) 記者 吳晟煒 福建將樂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