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1月29日,零下5℃,陳榮侯和工作人員在村口卡口處值班。陳小瓊 攝
為村里奔波騎破3輛摩托車
屏山鄉(xiāng)是高山區(qū),是三明市海拔最高鄉(xiāng)鎮(zhèn)。芹陽村共有2個自然村,居民居住分散,戶籍人口701人,但常住人口不足百人。村民主要靠種田、種地和種毛竹收入,是個遠近聞名的“窮村”。
從1996年起,陳榮侯一直在村主任和村支書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6年。二十幾年來,陳榮侯每天騎著摩托車,奔波在村里的各個角落,一共騎破了3輛摩托車。
芹陽村地勢險峻,山多地陡路彎,還有一個自然村龍頭場在武陵鄉(xiāng)大石村境內(nèi)。“地是大石村的,居住的村民卻是我們的。”陳吉堯說,從村部到龍頭場需要一個多小時車程,開展工作很不方便,這些路沒有讓陳榮侯少跑。
2005年,陳榮侯多方籌措了資金,修通了芹陽村通往鄰村玉屏的路。“之前是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村民陳吉壇回憶說,這是全鄉(xiāng)第二條通的水泥村道,很不容易,為了修好路,陳榮侯整天撲在工程上,家里都顧不上。
也是為了修路,陳榮侯主張將山場賣了,這事讓他吃了官司。“換了別人,不會去當村干部,但他卻是無怨無悔。”陳吉堯說,這事也讓村民們看到陳榮侯一心是為了村里好。
陳榮侯一心撲在工作上,家里的事情都由妻子章桂妹操勞著。為了增加家里收入,妻子在家里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豬,賣筍干。為了省錢,陳榮侯妻子走近3個小時的路程,挑土特產(chǎn)到城關(guān)賣,再餓著肚子回去。
作為村里唯一的村醫(yī),陳榮侯對村里的事了如指掌。村里誰有來看病,他就收個成本錢。如果村民實在困難,他就不收錢。陳開斗老人常年癱瘓在床,陳榮侯上門診治,打針、掛瓶、翻身,一干就是10年。
鄉(xiāng)里要發(fā)放低保金什么的,資金一時還沒到位,陳榮侯都先墊錢發(fā)給村民。兒子結(jié)婚時,是他和妻子省吃儉用和四處借來的錢。
村民喝水困難,陳榮侯為這事又是騎著摩托車,不知跑了很多趟水利部門。與部門不熟,就讓村里在外工作的村民幫忙一起跑,終于爭取到了近10萬元的水利項目資金。
初心不忘,踐誓言。陳榮侯生前提交的最后一份材料是村里建檔立卡扶貧戶用水情況摸底表,時間為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