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參加集訓的學生都是14級、15級的,比賽經驗并不豐富,甚至連最基本的參賽機器人,都是大家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拼接起來。

憑借著師兄弟的傳幫帶和自身的努力,他們硬是一點一點把機器人的雛形給摸索了出來再反復修改。

就這樣,幾乎每個去參賽的機器人,都被拆拼了十次以上,拼了拆,拆了又拼,對機器人的結構進行改進,力求讓它更加完美更加穩(wěn)定。
指導老師 洪昊: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三明學院畢竟學生水平比不上那些985、211高校的學生,所以說我們只能是自己更加地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世界機器人大賽主要比拼的是競賽策略和程序編制,考察學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協(xié)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多學科知識綜合應用能力??梢哉f是機器人臺上努力“打擂”兩分鐘,背后卻是這些參賽學子的付出與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