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11時,隨著第一鏟挖掘機的開挖,寧古高速前洋隧道進口左洞順利進洞。這標志著寧古高速古田段建設中最長的隧道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特長隧道4638米,預計2025年2月貫通
前洋隧道全長4638米,屬于特長隧道,進口端位于古田縣卓洋鄉(xiāng),出口端位于古田縣吉巷鄉(xiāng),是全線控制性工程,由中交二航局與福建省高速路橋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聯合承建。
福建高速路橋項目負責人林德海介紹,前洋隧道地質主要為凝灰熔巖、花崗巖。項目根據隧道特點采用大管棚進行超前支護,初支噴射砼采用濕噴機械手作業(yè),二襯采用智能二襯臺車整體澆筑,保障施工質量。隧道爆破則采用逐孔起爆技術,有效控制爆破震動、噪聲、飛石等,二次爆破量少,便于后續(xù)洞身挖掘。洞身開挖將分階段采用CD法、臺階法、全斷面法等三種工法,全面落實隧道標準化建設,預計2025年2月貫通。
特長隧道施工存在哪些難度?是否越往深開挖越難?
福建高速路橋現場負責人告訴導報記者,長隧道施工普遍存在3個難點。“首先是通風問題,隨著隧道挖掘的推進,內部空氣質量逐漸下降,此時作業(yè)環(huán)境通風條件十分關鍵;再者是反坡排水問題,隨著隧道挖掘的推進,地下水越豐富,需要格外關注隧道抽水問題;最后是需要注意特殊和不良地質地段的施工安全,如高地應力地段、斷層破碎帶及有害氣體地段,因此安全作業(yè)是重中之重。”
堅持黨建引領 當好“開路先鋒”
距離前洋隧道洞口不到300米處便是“紅旗永不倒”的革命老村前洋村。紅色熱土傳承紅色基因。在寧古高速建設過程中,福建省高速路橋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寧古項目部全面落實福建高速集團工地黨建模式,抓實落細“六有、四亮、三化、雙融” 工作模式(簡稱“6432”工地黨建模式)。
“支部建在工地上、黨旗飄在崗位上”。福建高速路橋通過黨建統領,搭建多方聯動體制機制,對內凝聚人心,調動積極性,對外爭取民心,形成協商協同協作新格局,高效有序化解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問題,有效助推寧古高速建設。
聚力齊攻堅,鏗鏘勇向前。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寧德,昔日閩東民謠唱到,“公路繞山邊,鐵路沾點邊,坐車老是顛”。作為閩東地區(qū)重要的交通網絡與經濟通道,寧古高速建成后,將助力寧德古田躍出山門連大海,貫通八閩筑金途。(記者 李雪梅 通訊員 梁碧/文 林子杰/圖)
來源:海峽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