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霞浦海上田園 記者林熙攝

壽寧下黨鄉(xiāng)古民居群落新貌 記者林熙攝
穿行山海間,太姥山送出的一片云彩,映入崳山島天湖的寧靜心田;
白云山升起的一抹云煙,泛起白水洋千層漣漪;
支提寺傳來的一聲晨鐘,蕩漾著三都澳寬闊的胸懷;
……
在中國東南沿海,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寧德。她,擁山抱海,鐘靈毓秀,鸞翔鳳集。
千萬年來,經(jīng)風雨磨礪,造就了這一方獨具特色、絢麗繽紛的地質(zhì)風貌和山海景觀。沿著她柔和的曲線行走,目光拂過山巒、海岸,仿佛在聆聽一曲酣暢悠揚的山海戀歌。
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閩東之光——閩東文化建設隨想》中講道:“什么是閩東之光呢?我想,閩東的錦繡河山就是一種光彩。閩東的燦爛文化傳統(tǒng)就是一種光彩。閩東人民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善良質(zhì)樸的精神就是一種光彩。”30多年來,寧德人民牢記囑托,持續(xù)推進文化遺產(chǎn)保護,以閩越漁獵農(nóng)耕文化為基礎,融海洋文化、茶文化、廊橋文化、紅色文化、畬族文化、信俗文化與民間藝術于一體,涵養(yǎng)了深厚的人文底蘊。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57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22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6處,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21個、省級非遺項目63個。
古老的匠心,在時光里鐫刻,在傳承中新生。中國傳統(tǒng)木構(gòu)橋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中國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堪稱“活化石”的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源自唐代的柘榮剪紙,這些項目相繼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和《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這里,還是“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的故鄉(xiāng),朱熹、陸游、文天祥、馮夢龍、戚繼光等群賢畢至,都曾留下文化印記。他們?nèi)缤⒙湓趯幍律剿g一顆顆抖落歲月塵埃的珍珠,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為什么寧德令人魂牽夢繞,那一定與這里“山海交融,風景獨特”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寧德是國家級園林城市,曾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森林覆蓋率69.98%。海域面積4.46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長度1046公里,是一座融“山、海、川、島、湖、港、城”為一體的濱海城市。青山如黛,海水如碧,用一句閩東話總結(jié)就是,“津津雀”(真漂亮)。
這里的海,云蒸霞蔚,波光瀲滟。當海風輕拂過衣裙,你便可以盡情感受海的韻律。
著名作家郭沫若來到寧德三都澳,留下了“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的著名佳句,從此“海上天湖”聲名鵲起。如今的三都澳,水深波平,海島連綴,沙鷗翔集,魚兒歡游。作為海洋旅游資源豐富的海島重鎮(zhèn),三都澳圍繞海洋旅游做文章,旅游景區(qū)應運而生。在霞浦縣,境內(nèi)480公里海岸線綿延有致,2.89萬平方公里海域深藏富饒,399個島嶼星羅棋布,693平方公里灘涂披彩流金。天光云影,四時不一,大自然的調(diào)色盤早已準備就緒,邀你共赴一場光與影的盛宴。
這里的山,層巒疊嶂,青翠欲滴,當山風拂過臉龐,你便可以盡情眺望山的姿態(tài)。
海上仙都太姥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巍峨秀拔,氣勢雄偉,奇巖怪石,千姿百態(tài),蔚為壯觀。人稱“十里水街”,總面積達8萬平方米,是世界唯一“淺水廣場”的屏南白水洋,絕對是你夏日不容錯過的網(wǎng)紅打卡地。還有霞浦的楊家溪、周寧的九龍漈瀑布群、寧德支提寺等自然人文風光,定讓你目不暇接,來了又來,看了再看。
當然,來到寧德,除了穿山看海,怎能少了一次說走就走的“尋味”之旅。
福鼎肉片、福安水煎包、柘榮牛肉丸、壽寧米糕、霞浦海鮮、屏南芋頭面……在寧德的美食江湖里,競爭永遠激烈。一種味道脫胎于一方水土,用旅途中美好而放松的一餐,讓自己徹底在寧德慢下來,感受最平凡熱烈的市井煙火氣。
你以為這就結(jié)束了嗎?好山好水怎么能沒有好產(chǎn)品?福鼎白茶、坦洋工夫紅茶、古田水蜜桃、象環(huán)葡萄……從沁人心脾的一葉好茶到汁水飽滿的甜蜜水果,在寧德這片豐饒的土地上,每一件都能令你念念不忘,流連忘返。放眼寧川大地,人文古跡承載歷史,山海之間皆有故事。依山傍海,春暖花開,山海的交響,正不斷撥動每一個人的心弦。(記者單志強朱子微)
來源:福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