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美麗鄉(xiāng)村靚起來
前些年,福安市委提出建設一批“基層黨建重點示范村”,將毛家坪村列為試點村之一。
在毛家坪村,記者見到,村道整潔,處處設有垃圾桶,見不到一張廢紙片。村里堅持支部引領,設崗定責,村里黨員分別承擔不同的義務。今年73歲的環(huán)境衛(wèi)生維護崗黨員毛冬福說:“原先,村民垃圾隨地丟棄成習慣,剛開始改變他們,困難重重。”為了發(fā)動大家,村兩委和黨員帶頭作為,主動拾撿垃圾,時間久了,示范帶動作用也就顯成效了。
毛家坪村有一座翻新的“脊梁”木構雕塑引人眼球。“這個雕塑原本是‘兩亂’強拆建筑,我們變廢為寶,以閩東北傳統(tǒng)木構民居的梁架體系為載體,輔以‘毛家坪’的匾額,通過一定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建筑群體組合,形成村莊對景處的入口標識。”范坑鄉(xiāng)黨委書記陳水波介紹說。
為了解決村民飲水問題,范坑鄉(xiāng)黨委、政府與毛家坪村兩委通過浙江吉利集團在資金、項目上的鼎力幫扶,實施“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對“思源水庫”進行擴容提升,增添了一處集清潔飲用水源、多級人工瀑布、思源亭、環(huán)形游步道等旅游觀光、水源保護、黨建教育于一體的好景觀。
如今,毛家坪村的黨建扶貧展示室、思源古道、森林公園等也基本建成,新建的村行政綜合樓高大美觀,4000米硬化后的村道干凈整潔,人畜分離等措施更是進一步美化了村容村貌。村民人均純收入從1988年不足200元提高到如今123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脫貧成果輻射到每位村民。
而對于范坑鄉(xiāng)的洋山村,支部黨員帶動效應也較為明顯。洋山村村里由支部黨員帶動引領,理順山地和承包關系,發(fā)展太子參、油茶產業(yè),并引進美國紅橘進行生態(tài)種植,拓寬致富渠道。針對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由村兩委成員與貧困戶掛鉤幫扶,帶動整村實現發(fā)展。“在村兩委的幫扶下,我種植了水蜜桃,在林下套種太子參,去年收入3.8萬元,現在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