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7月29日訊 據(jù)大武夷新聞網(wǎng)報道 身著迷彩工作服、手戴絕緣手套、腳穿絕緣鞋,豎起耳朵傾聽檢測錘敲打的聲音……7月22日11時許,南平市延平區(qū)水溪口南平公交總站維修車間里,公交車檢修員王國強貓著腰、蹲在1米多深的水泥地溝里,為公交車“體檢”。
“早些年,公交車燒油,地溝的溫度高,車底散發(fā)的熱量也大,上蒸下烤,進地溝就像鉆進烤箱一樣?,F(xiàn)在雖然都是純電動公交車,但在地溝里也一樣熱。所以,每次干活前,我們先來2粒藿香正氣膠囊。”短短幾分鐘,王國強就一臉汗水的從地溝鉆出來,他用袖子抹了抹汗珠,臉上留下了一道黑痕,“這還不算什么,要是趕上戶外搶修,整個人跟洗澡一樣,全身濕透。”
今年53歲的王國強是武夷集團南平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純電動車維修班組的組長,從事公交車檢修已經(jīng)27年了。他說,“到了高溫天氣,車子就容易‘中暑’,出現(xiàn)問題的機率比平時要高。最辛苦的就是大中午去搶修,地面溫度將近60℃。沒有防暑工具,我們就直接躺在硬紙板上,鉆進車底搶修。”
打開車廂門,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待檢的車只要在太陽下曬一會,車廂里的溫度就很高,上次我們測了下,有53℃。”王國強一邊說著,一邊對車廂內(nèi)的扶手、座椅、方向盤等各個部件進行檢查。“車內(nèi)的任何部件都要確保安全,這樣才能保證市民乘車的安全。全區(qū)運營的公交車有320多輛,我們車間每天要檢測差不多100輛,同時還要兼顧高鐵站、嶺下橋等其它檢修點。”
“城區(qū)內(nèi)運營的公交車兩天一檢,郊區(qū)線路的公交車每天一檢。而且,駕駛員每天開車上路前,也要自檢一次。也正因為我們安全抓得好,公司連續(xù)六年拿到全省‘安康杯’的先進單位,2017年還拿到全國‘安康杯’的先進單位,全省僅4家。”走出悶熱的車廂,王國強的話語間帶著自豪。
從清晨5時30分,第一班公交車駛出車站,到晚上11時,最后一班公交車駛回停車場,都是王國強等公交車檢修員的上班時間。
“早上大部分公交車在運行,等到下午三四點以后,我們這里會更加忙碌。”王國強說,很多公交車都是在市民乘車高峰期過后,或者晚上收車后再來檢修。“雖然我們也有上下班時間,但其實是隨時待命,隨叫隨到。”
說話間,又一輛純電動公交車駛進檢修點,王國強麻利地鉆進地溝,開始忙碌起來。
(盧國華 彭斌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