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榕•樸實在物也在人
福州港自古就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從閩王執(zhí)政的唐末甘棠港,到鄭和下西洋時的明初太平港,福州城在不同的年代述說著不同的海絲故事。福州分隊一行三人,進行了為期七天的考察,前往閩王祠、迥龍橋等歷史遺址,造訪福建省博物院、福船文化研究中心等歷史博物館,因篇幅所限,我們只將其中的一兩個故事分享給大家。
【初訪學者·問詢政府】
本次實踐中,我們采訪了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頗有研究的福建省師范大學經(jīng)濟學院副院長黃茂興教授、對中琉貿(mào)易研究深入的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系副院長謝必震教授,對于遺跡的保護和宣傳工作的問題,我們還請教了福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政府人員。
作為技能欠缺的大一學生,初訪學識淵博的專家時,我們心中是激動而忐忑的。采訪前夕,我們都查閱盡可能多的資料,探究教授們的研究重點,反復修改采訪提綱,力求最佳提問切入點。采訪過程中,謙和的教授們詳細地回答了我們不甚成熟的問題,讓我們?nèi)玢宕猴L。

錄制黃茂興教授的采訪
【迥龍古韻·閩安風華】
“我專門研究閩安二十多年,雖然還只是皮毛,但非常有趣,非常享受!也因此認識了許多豪杰!”楊成和老人興奮地操著家鄉(xiāng)話,向我們稱贊著自己的職業(yè)。已是古稀之年的楊成和老人,是福州馬尾閩安村唯一的講解員,廿年來,他憑著自己的興趣和熱情致力于閩安村歷史的研究,每當有游客來訪,他總能將閩安村的歷史向他們娓娓道來,霎時游人們仿佛置身唐宋,一睹這東南漁村的繁盛舊貌。對于家鄉(xiāng)歷史的執(zhí)著和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都是時代亟需而人們易缺的品質(zhì)。所以,這份熱忱對于普通的村民來說頗為不易。
閩安古鎮(zhèn)目前被國家與省市著名專家學者譽為中國海權(quán)第一鎮(zhèn)與中國海絲第一鎮(zhèn),邢港與迥龍橋,是這座古鎮(zhèn)歷經(jīng)千年興衰變化的見證。唐石橋的古樸融進榕城(即福州)的精神中,夕陽的暖色給這個有福之州更添一份柔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提出后,新的發(fā)展機會與新的挑戰(zhàn)齊來,這座安靜的村落也會出現(xiàn)新的變化。
喧鬧街邊的閩王祠與琉球館融進市井煙火,三坊七巷古建筑吸引游客來往,迥龍石橋無需復雜雕琢也極盡古雅。從賣光餅的老板娘、閩王祠里的保安叔叔,到古跡的講解員和大學的專家學者,無一不是親切健談,笑容暖進人心底去,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福州城的人與物都如迥龍這座百年古橋一般,誠樸雄偉,寬仁大方,使我們這些異鄉(xiāng)人頗感愜意和釋然。

夕陽下的閩安村迥龍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