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方言地圖
易中天在談起福建方言時曾經(jīng)寫道:“如果說贛語像刀,客家話像圈子,那么閩語就像是石頭,而且是活化石。閩語的形態(tài)是很古老的,老得有時候你會覺得福建人說話簡直就是在說古漢語:你叫汝,他叫伊,吃叫食,走叫行,臉叫面,黑叫烏,鍋叫鼎,繩叫索,翅膀叫翼,圖章叫印,房子叫厝,棉襖叫裘。當兩個福建人相互詢問‘食糜未’(喝過粥沒有)或‘有佇無’(在不在家)時,你會不會覺得自己進了時間隧道?”
閩南語:福建方言極具代表性的精髓
的確,以福建方言中極具代表性的閩南語為例,它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精髓,尤其是唐宋時期的語音、詞匯,而且它曾經(jīng)還是唐朝通用的官方語言,這是國內外語言學者普遍認同的觀點。
閩南語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匯和發(fā)音卻是不爭的事實。據(jù)學者考證,唐朝“安史之亂”時期,部分中原人為了避難,逃到閩南一帶定居,唐朝官話在當?shù)赝茝V開來。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原地區(qū)的語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異變,而閩南地帶一直保持著相對封閉的狀態(tài),當?shù)仄毡槭褂玫奶瞥僭挷]有發(fā)生太多變化,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現(xiàn)在的閩南語。而福建其他地區(qū)方言的情況也與此類似,大都是因為交通阻隔,受到外界影響較小,保留了自古傳承下來的特色發(fā)音。例如古漢語中的“入聲”,在普通話中已經(jīng)消亡,現(xiàn)在只有在方言中才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