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脈、話新語
激活傳統(tǒng)文化生命力
“在宋代,劉濤一家子孫三代都當了郎官,郎官巷因此得名……郎官巷中曾走出許多名人,例如,近代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教育家嚴復先生。”從郎官巷走入嚴復故居的沿途中,三坊七巷講解員游佳麗往往從這樣一段話說起。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福建考察。這是3月24日下午,習近平在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考察時,向游客和市民招手致意。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去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聽取古厝和三坊七巷保護修復等情況介紹后,步行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參觀嚴復故居。

三坊七巷郎官巷。人民網(wǎng) 林曉麗攝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嚴復故居也成了三坊七巷最“火”的“打卡點”。“許多游客都說一定要來看看總書記走過的這條巷子、到過的這些地方。”游佳麗笑著說。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三坊七巷里蘊藏著福州的故事、中國的故事。這些年,三坊七巷先后引進多種新業(yè)態(tài),讓游人徜徉街巷,推開一扇“舊窗”,發(fā)現(xiàn)一件“新事”。
前些年,老街坊陳丹在三坊七巷南后街上開了全國首家金魚博物館——“國潮魚館”。在魚館正廳的中央,有一口大水缸,金魚游蕩,綠藻“肆意”生長,在水缸中形成了循環(huán)生態(tài)。
作為福州觀賞金魚的古法培育技藝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陳丹希望客人一進門就能看到這口水缸,從而激發(fā)出他們對于福州古法養(yǎng)魚技藝的興趣。
“國潮魚館”“潮”在哪兒?在陳丹看來,“國潮”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和傳承。“金魚不僅具有觀賞性,還承載著延續(xù)了數(shù)百年的金魚文化。”
以新語話“舊事”,用新方式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找到傳承的答案,與時代發(fā)展同頻共振。
去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朱熹園考察時曾指出,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把其中的精華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為了做好朱子文化的“文章”,一年來,南平市以朱子文化為引領,深化朱子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推動保護、學術、交流、教化、傳播等“五大工程”建設。
在位于朱熹故鄉(xiāng)的南平市五夫鎮(zhèn)朱子文化園內(nèi),興賢古街經(jīng)過整體提升,朱子社倉、興賢書院、新紫陽樓等經(jīng)過改造提升,吸引四面八方的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前來“論道”;首屆考亭論壇在南平舉辦,9位學界專家被聘請為考亭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由“大話熹游”文創(chuàng)團隊打造“卡通朱子”的城市文化IP,已逐步融入當?shù)厝藗兊娜粘I钪?hellip;…在這片閩北大地上,朱子文化的蹤跡俯拾皆是,迸發(fā)出生機活力。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新征程上,福建憑著只爭朝夕的干勁、滴水穿石的韌勁,正續(xù)寫新的、春天里的故事。(來源:人民網(wǎng);林曉麗 彭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