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結合 讓規(guī)定更有“溫度”
霞浦宏翔高級中學是一所全封閉式學校,辦學伊始,學校就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課堂。為此,學校在教學樓、食堂、學生宿舍等處配備了100多部公共電話,學生一入學,便會被要求辦理一張公共電話卡,通過公共電話對外進行聯系。每個班級還建有一個家長使用的“釘釘”群,由教師在群里發(fā)布重要事項,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動態(tài)。“現在學生都很自覺,習慣了一到學校就上交手機。”該校辦公室主任黃新說。
對于有特殊原因確需攜帶手機的同學,廈門六中提出,學生在家長同意之后可提交書面申請,經過班主任、年段、德育處三級審核之后攜帶手機入校。學校在非教學區(qū)設立專門手機柜,對申請入校的手機進行統一保管,申請的學生也需要按照規(guī)定在固定的時間和區(qū)域內方能使用。
廈門雙十中學德育處副主任陳紫燕說,該校僅限學生攜帶非智能手機,且須放進每個教室專門開辟的“停機場”。
“走讀生早上進教室后,要把手機裝進信封,信封上寫明班級、姓名、座位號,交給班級的手機管理員。管理員按照信封上標注的座位號整理好順序,放進‘停機場’。‘停機場’正對著監(jiān)控攝像頭,保證了手機安全。”據陳紫燕介紹,在校上學期間如需使用電話,走讀生可使用辦公室、學校電話或向老師借用,無特殊情況放學前不得取回手機;寄宿生則不得將手機帶到教學區(qū)域。
早在2016年,泉州市培元中學就正式出臺了有關智能手機使用的管理方法,在手機管理方面形成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培元中學負責人表示,出于學生正常通訊需求的考慮,學校允許學生攜帶非智能手機,而且適度向學生開放年段室、辦公室電話以及教師手機,創(chuàng)設多元通訊空間,以此化解由智能手機管控而帶來的通訊需求壓力。
為保障學生線上求知的權益,培元中學開設了綠色網室,添置互聯網信息一體機,方便學生及時查閱資料、了解時政,同時延長學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開放時間,滿足學生需求,打通校內外的資源和學習通道,形成互聯網學習生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