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月9日訊 據(jù)福建衛(wèi)生報報道 近期,國內多地出現(xiàn)散發(fā)病例,疫情動態(tài)再度牽動人心。臨近春節(jié),一些公共場所人群眾多,成為了病毒傳播的“重災區(qū)”。這些場所該如何預防控制?
本報特邀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福建省疾控中心消殺科科長章燦明為您解讀。
據(jù)了解,所謂的公共場所主要包括:文化娛樂場所(電影院、KTV、劇院、室內游樂場等)、車站候車室(包括地鐵運行站點)、超市、購物中心、書店、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及交通工具等。
公共場所主要存在的隱患有哪些呢?
省疾控中心消殺科科長章燦明介紹,公共場所人群聚集、空間相對密閉導致空氣不流通,有利于病毒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各種公共接觸的物體表面和部位,如:扶手、電梯按鈕、門把手等等,有利于病毒通過接觸傳播。此外,公共使用的物品,如賓館的臥具,毛巾,拖鞋,飯館的餐具,若消毒不到位,都有可能導致疾病的傳播。
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公共場所該如何防控呢?
章燦明提醒,主要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防控:
1、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要自行健康檢測,若出現(xiàn)可疑癥狀,不要帶病上班;
2、空氣應保持流通,盡量不使用中央空調,營業(yè)中開窗通風;無開窗條件或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開啟空調新風系統(tǒng)強排以增加通風換氣;有條件的單位可在中央空調回風系統(tǒng)加裝紫外線燈等空氣消毒設施。
3、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定期進行清洗和消毒,在疾病流行期間,要增加清潔和消毒的頻次。建議選用含氯類、過氧化物類等中高效消毒劑。
4、公共使用的物品一樣也要做好及時的清潔和徹底的消毒。
普通市民到公共場所,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呢?
章燦明建議,普通民眾盡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倘若真的要去公共場所,請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另外,平時注重個人生活習慣,認真洗手,做好手衛(wèi)生。
(來源:福建衛(wèi)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