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問題多
2020年上半年全省消委會共受理消費者商品類投訴6130件,占投訴總量59.23%。
近年來,直播帶貨日益紅火,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大家都宅在家里不出門,因此直播帶貨全面爆發(fā),成為各大電商重點營銷板塊。大多數(shù)電商都開起了直播間,產品種類繁多。直播不僅成為社會信息傳播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成為產品售賣的重要渠道,因此“直播帶貨”成為消費熱詞。
對于消費者而言,“直播帶貨”帶來了購物的便利,隨之而來的質量問題、虛假宣傳、貨不對板、假冒偽劣、售后維權等問題的投訴也在不斷增多。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是預訂的生鮮食品食物不新鮮;
二是產品質量貨不對板,“賣家秀”與“買家秀”差異大,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權益受損嚴重;
三是消費者獲取經營者及商品信息受限,經營者無需實名注冊、無信用擔保、無交易門檻,商品的質量、來源、渠道、價格等信息的真實性存疑,發(fā)生糾紛時消費者追責難;
四是交易過程中缺少第三方擔保軟件監(jiān)管,易發(fā)生賣家毀約不發(fā)貨或延遲發(fā)貨等情況,消費者如若對商品不滿意也很難進行退貨或申請售后保障;
五是消費糾紛多牽涉異地商家,地區(qū)跨度大,消費者舉證難,維權成本高。
例如:消費者鄧女士向廈門市消保委投訴反映,其于2020年4月1日,在一家主打低價正品奢侈品的跨境電商平臺,受明星與網紅們直播帶貨的影響,購買了一件海藍之謎修護精華露的化妝品,價格2970元,4月20日收到貨后發(fā)現(xiàn)瓶身有瑕疵,字跡模糊,懷疑是假冒產品,與商家客服協(xié)商退貨,商家不給予七天無理由退貨。廈門市消保委接到投訴后,立即聯(lián)系商家展開調查,4月22日-4月24日多次聯(lián)系商家進行電話調解,最終商家給予消費者鄧女士退貨退款處理。
在互聯(lián)網經濟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直播帶貨”尤其是“網紅帶貨”成了電商新風口。在此,福建省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
理性消費,切勿盲目跟風搶購。消費者容易受到直播氛圍影響而沖動購物。
在選擇電商時,盡量選擇客戶滿意度高、經營時間長、信用評價等級高的電商或網絡平臺,提高安全意識,有效防范消費風險。
在購買商品之前,應先看其產品是否資質齊全,是否正規(guī)廠家出品,不要只聽一面之詞,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容易被夸大宣傳或虛假信息所誤導,購買到假冒商品和“三無”產品等。
發(fā)生網絡交易后,盡量索要和保存相關購物憑證,如:主播對產品的宣傳介紹視頻,與賣家的聊天記錄截屏、產品承諾及廣告宣傳單據(jù)、發(fā)票、保修卡等。
產生消費權益爭議的,及時與網絡賣家或平臺進行協(xié)商解決,或尋求消費者協(xié)會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幫助,主張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