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組:您能介紹一下林則徐出生地的保護情況嗎?
林強:好的。最初,林則徐的出生地到底在哪里,包括他的后代 、研究者都說法不一。后來經(jīng)過詳細考證,大部分文物專家都認為是在中山路左營司巷,也就是今天咱們采訪所在的這個地方。1991年7月,出生地的具體地址定下來了,被列入“名人故居”,但文物部門還沒來得及掛牌。1992年,當時福州市規(guī)劃局、土地局把包括這個地方在內(nèi)的地塊批給了一家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讓其對此地進行舊城改造。文物部門后來才知道林則徐的出生地被批出去了,馬上發(fā)文給有關部門。這下怎么辦呢?怎么進行保護呢?當時商討了兩種方案:一種是把批出去的地收回來,在原地修復;另一種是就近挪個位置,把建筑物拆下來,構(gòu)件都記錄在案,在旁邊復原。
1994年,福建省政協(xié)開會時,大部分政協(xié)委員都認為,林則徐是民族英雄,是重要的歷史人物,出生地應該在原地修復。習書記認真聽取并采納了大家的意見,經(jīng)過文物專家小組慎重研究、論證,確認最佳的方案是原地修復。
1996年2月6日,習書記主持市委常委會,部署、落實具體的修復工作,還成立一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常委會決定采納專家和省政協(xié)委員的建議,要求土地部門把批出去的地收回來。因為原來已經(jīng)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房屋結(jié)構(gòu)也都有明確記載,修建起來相對比較容易。當時,市財政出資1200萬補償金收回土地,省長基金下?lián)?00萬,林則徐基金會協(xié)助籌資400萬,大力支持林則徐出生地的修復工作。1996年3月31日,習書記親自參加林則徐出生地修復工程開工典禮,還即席講了話。在他的重視和支持下,施工單位都很認真,按期保質(zhì)保量完成了修復任務。1997年6月30日,習書記已經(jīng)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他親自來參加工程竣工暨對外開放儀式,對林則徐出生地的修復工作予以肯定。
采訪組:還有哪些林則徐遺跡保護的典型事例?
林強:我當時任福州市副市長,出席和列席了關于遺跡保護的多個會議,各方面的講話、領導的要求都聽到了。習書記對遺跡修復的關注,讓我深受教育,讓我們林家后裔永志不忘。除了故居,林則徐墓地也得到修復。
林則徐故居的保護已經(jīng)完成一期工程,修復了書房和住處的“七十二峰樓”。目前,正進行修復故居全貌的二期工程,該工程已列入國家文物局的修復計劃。屆時,林則徐在福州的遺跡將基本修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