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0月23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新福建APP報道 據(jù)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發(fā)布的消息,我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曾融生先生,于2019年10月22日14時逝世,享年95歲。

曾融生院士開辟了我國地球物理測深事業(yè),先后開展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觀測、深地震反射等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曾融生院士生平簡介
曾融生,男,漢族,1924年8月16日出生,福建平潭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我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杰出的地球物理教育家,中國固體地球物理學的奠基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曾融生院士開辟了我國地球物理測深事業(yè),先后開展了深地震測深、天然地震觀測、深地震反射、寬頻帶流動地震觀測等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在我國首先應用地震面波的相速度研究地殼構造,提出地殼的分區(qū)。他在深部構造與動力學、青藏高原隆升機制、地震構造與發(fā)震機理等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學術造詣享譽海內(nèi)外。
曾融生院士還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為我國地球物理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上世紀50年代,他協(xié)助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傅承義先生創(chuàng)辦了北京地質(zhì)學院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和北京大學固體地球物理教研室。1984年,他獨著的《固體地球物理學導論》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是我國第一部完整地、系統(tǒng)地論述固體地球物理理論和應用的重要論著,對地球物理科學研究和教學起了重要作用。曾融生作為項目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柴達木盆地的地震波傳播”項目獲1978年科學大會獎。主持的華北盆地強震成因的研究成果獲得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先后發(fā)表了60多篇(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和專著。他的學術思想引領了我國深部構造研究的發(fā)展方向,推動我國深部構造探測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曾融生院士先后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二、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勵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震學會理事,《地球物理學報》和《地震學報》編委等。曾當選為“國際巖石圈計劃”“巖石圈構造和組成委員會”委員、“可控源地震學國際委員會”委員、“國際地幔軟流圈研究組”成員、受聘于荷蘭《地球動力學》雜志編委等。
曾融生院士工作經(jīng)歷:
1946年7月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數(shù)理系,后留校任助教
1947年9月—1950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理員
1950年—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57年—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1978年—2019年在國家地震局(后更名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地球內(nèi)部構造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2018.9離休
——————————————————————————————
先生走好!
@BigBaller_Zo:地質(zhì)工作不易 逝者安息
@y滿月仙上:走好
@一夢花朝:為祖國做出了重大貢獻,辛苦了,一路走好
@小柚子超可愛呀:先生走好
@小名同學mmc:先生走好,感謝你所付出的
@鐘逸倫薩沙小貝揚揚我可以:一位位科學巨匠的離去,讓我們在悲痛之余,也要明白吾輩更需自強,將中國發(fā)展的責任逐漸扛在肩上
@芐北:因為有了先驅(qū)者,才有了我們這薪火相傳的傳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