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著藏袍的林湫在調研。受訪者供圖
學藏語唱藏歌走鄉(xiāng)入戶調研
他們真情融入主動作為
在昌都三年的時間里,福建援藏干部入鄉(xiāng)隨俗,融入民族環(huán)境,主動作為,不畏艱難,為昌都的發(fā)展建設作出了貢獻。福建援藏干部、昌都市旅游發(fā)展局局長林湫數十次帶隊前往各縣(區(qū))旅游景區(qū)調研,了解藏族民族文化特色和景區(qū)建設,不斷學習、了解昌都的歷史、宗教、文化、旅游知識。他還主動與藏族干部結對認親,利用每周二、四的下班時間,學習藏語。
“先做西藏人,再做援藏事。援藏之前,我沒有去過西藏,更不了解昌都,既然選擇了去,就要奉獻自己全部的能量。”林湫說,從對西藏、對昌都的一無所知,到如今漸漸養(yǎng)成了穿藏裝、唱藏歌、跳藏舞、吃藏餐的習慣,西藏和昌都在他的生命里烙下了永遠揮之不去的印記。
在福建省旅游部門工作多年的林湫把“清新福建”旅游口號帶到昌都,形成符合當地特色的品牌——“卓卓康巴,傳奇昌都”。三年來,昌都市游客接待數量和旅游收入都創(chuàng)歷史新高。2018年,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236.9萬人次,同比增長18.33%;旅游總收入19.4億元,同比增長18.29%。
援藏干部,昌都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嚴桂忠在當地被親切地稱為“奮斗書記”。他2016年到該局不久,就以“愛拼才會贏”的八閩精神,到11縣(區(qū))走訪調研,提出了指引廣電系統(tǒng)工作的奮斗精神、奮斗目標和奮斗要求,率領干部職工真抓實干、艱苦奮斗。
嚴桂忠以“5+2、白加黑”模式,加班加點、不辭辛苦、勤懇工作。這三年,他爭取了國家批準設立縣級廣播電視臺,為市、縣廣播電視臺購置電視轉播車和更新制播設備,組織實施廣播電視轉播臺站建設、數字影院建設、新華書店建設等項目,首創(chuàng)“書香昌都”讀者節(jié),大力實施農家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建設“福建書屋”,組織拍攝民族團結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開創(chuàng)了昌都新聞出版廣電工作的新局面。
“嚴書記不僅帶來了援藏資金,也帶來了內地的先進理念,幫助我們解放思想,改變了落后觀念。”受援單位同事對嚴桂忠感激不盡,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
昌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蘇永波先后到90個鄉(xiāng)鎮(zhèn)、200多個村調研,行程5萬多公里。他分管干部教育,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精準培訓市縣鄉(xiāng)村扶貧干部,實施福建援藏“千人培訓計劃”,先后組織3000多名昌都干部人才到福建培訓。三年來,昌都全市2.4萬名干部普遍輪訓一遍,6460人赴區(qū)外培訓,選派450人赴區(qū)外掛職鍛煉。
周青松表示,三年來,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克服轉戰(zhàn)昌都的種種困難,以“滴水穿石”的韌勁、“馬上就辦”的拼勁、“愛拼才會贏”的闖勁、嚴于自律的狠勁,助力脫貧攻堅,服務產業(yè)發(fā)展,搭建“三交”橋梁,維護團結穩(wěn)定,樹立了“閩八援”良好形象,得到了昌都干部群眾的認可,也得到了組織的高度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