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國貨路小學課后服務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福建團省委12355供圖

福建師大附小課后籃球隊訓練中。 東南網通訊員 游慧嫻 攝
臺海網10月24日訊 據東南網報道,今年4月,福建省教育廳、省總工會、省財政廳等五部門下發(fā)《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相關部門積極支持中小學校,充分利用學校在教育管理和人員、場地、設施設備等方面的資源優(yōu)勢,開展學生課后服務,東南網對此持續(xù)關注。在此前的調查中,不少老師擔憂分身乏術,也有學校建議吸納社會志愿者,或引進大學生實踐團隊,又或者向社會機構購買服務等,讓課后服務能更好地實施下去。究竟如何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又該如何處理好收費事宜?
今年秋季開學以來,福州、泉州等地的學校積極行動起來,主動尋求破題之道。
【人力 多方合流】
積極發(fā)動教師
16點35分是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的放學時間,走進班級會看到,一些學生仍在座位上閱讀課外書籍或完成當天的作業(yè),有老師在一旁照看及指導。該校三年級的英語老師林蘭榕告訴記者,今年秋季開學,學校就向老師們發(fā)起了課后服務的招募令。在家人的支持下,林蘭榕主動報名參與,每天從放學時間至18點,承擔起照看學生和自習事宜。除了本校老師,學校還在福建師范大學的支持下招募了36名大學生志愿者,配合學校老師輪流參與課后服務。
校長陳堅介紹,全校有2000多名學生,主要是師大教職員工子女及周邊劃片入學兒童,不少家長面臨接送難題。今年秋季,學校在省教育廳的指導和福建師范大學的支持下,開始為二年級至六年級有需要的同學開展課后服務,共有800多名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分配在27個班級。每個班級以30名學生為單位配備一名教師,每三個班級為一個小隊,配一名管理員,每個小隊中有一個班的課后指導老師為大學生志愿者。“剛開始,我們也擔心招不到做課后服務的老師,結果報名人數(shù)遠遠超過了所需服務的班級數(shù)。”陳校長說。
除了普惠性服務,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在課內素質拓展課程的基礎上,為有特長的學生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活動,如田徑隊、籃球隊、合唱團、英語戲劇社等。“一般每周安排兩次課后活動,由校外專家和本校專業(yè)教師授課,堅持公益性原則,不收家長一分錢。”馮彥副校長說。
據介紹,16點半至18點,學校按照兩個課時為參與課后服務的老師計算薪酬,由上級部門指導,給予一定的配套補助,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老師的積極性。
家長張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在閩侯大學新區(qū)上班,之前將孩子寄在托管機構,既不放心孩子的飲食安全,也擔憂學習氛圍不足。“現(xiàn)在學校有了全免費的課后服務,再也不用每天為接孩子的事情而分心,家長負擔減輕了,孩子回家需要做作業(yè)的時間也變少了!”張先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