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小姐剛走出大學校園,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規(guī)劃。然而,在母親眼中,她似乎永遠是那個需要被緊緊攥在手心的小女孩。母親的愛如同一張密不透風的網(wǎng),令H小姐感到窒息。母女間的爭吵日益頻繁,那些隱藏在“為你好”之下的過度控制,悄然在她們之間筑起了一道高墻般的隔閡。近日,H小姐致電96339,講述了這段令她既心懷愧疚又深感疲憊的母女關(guān)系。
媽媽控制無處不在 我只能讀省內(nèi)大學
我今年23歲,從小到大,媽媽總說我是她的“貼心小棉襖”,可這份“貼心”里,總藏著不容分說的掌控。高中住校時,每次放假她都會騎著電動車在校門口等我,車把上掛著一大袋我愛吃的東西??删o接著,就是她對我一周飲食起居事無巨細的盤問,就連和同學拌嘴的小事,也要問個底兒朝天。
高考填志愿時,我偷偷把目標定在省外的幾所大學,想出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她知道后發(fā)了大火,紅著眼眶罵我“翅膀硬了就想飛”,說女孩子離家太遠就是自討苦吃。那幾天家里像炸了鍋,她天天在我耳邊念叨外地的各種危險,甚至說要是我敢填省外學校,她就直接讓我退學。最后,我還是妥協(xié)了,被她盯著填了省內(nèi)的大學。送我去報到那天,她幫我鋪好床鋪,把宿舍每個角落都仔細檢查了一遍,然后說:“離家近多好,我時常能照應(yīng)到你。”可那一刻,我心里像壓著塊大石頭,悶得喘不過氣。
我想要去外省工作 遭遇媽媽強烈反對
畢業(yè)前,我運氣不錯,拿到了一家知名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實習機會。雖然經(jīng)常加班,但能接觸行業(yè)前沿的項目,我特別珍惜。實習結(jié)束后,公司給了我正式錄用通知,可工作地點在浙江。我高高興興地告訴媽媽,沒想到她立馬強烈反對。
她覺得女孩子不該跑那么遠,更怕高強度的加班把我身體拖垮。她跟我說,已經(jīng)托人在泉州給我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穩(wěn)當工作,反復說離家近才安全可靠。她還說我在泉州工作,以后找個知根知底的人家嫁了,她還能時??粗?。我要是去了浙江,萬一在那兒安了家、落了戶,她這輩子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不就白養(yǎng)了。
我試著跟她解釋新工作的成長空間和發(fā)展前景,說現(xiàn)在交通多方便,就算在外地也能常回家看她,可她根本聽不進去。更讓我措手不及的是,第二天她竟直接跑來找我,說要帶我去參加她安排的面試。
這還不算,她開始跟親戚訴苦,抱怨我不懂事,說我放著安穩(wěn)日子不過非要去遭罪。沒多久,三姑六婆的電話就一個個打過來,苦口婆心地勸我要聽媽媽的話,說她都是為我好。這些話像細密的針,扎得我心里又悶又疼。明明是我自己的人生選擇,怎么突然就成了要被眾人評判的 “錯誤”?
關(guān)心未因距離減少 干涉生活引發(fā)爭執(zhí)
最后,我還是選了去浙江工作。我知道她會生氣,可我太想獨立、太想自由了??蓩寢尩?ldquo;關(guān)心”沒因為距離遠了就少半分,反而變本加厲。她每天早晚都要發(fā)視頻“查崗”,我要是沒及時接,她就一直打,直到接通才肯停。而且她還偷偷聯(lián)系了我同部門的前輩,拜托人家多關(guān)照我。
我的日常生活更是她關(guān)注的重點。我看中一套淺灰色的簡約沙發(fā)套,想把舊的換掉。她看到照片后立馬發(fā)來幾十條語音,硬說灰色死氣沉沉,不吉利,非要我換成她挑的那種花紋繁復的。我穿的衣服要是領(lǐng)口稍低或者裙子短點,就會被她說不得體。就連我交什么朋友,她都要問個清清楚楚。知道我有個閨蜜來自單親家庭,她私下里告誡我要保持距離,覺得對方心思可能重。
最讓我崩潰的是上個月的事。她不知啥時候偷偷配了我公寓的鑰匙,帶著老姐妹來幫我打掃衛(wèi)生,說要給我個驚喜。結(jié)果,她不僅把我的房間翻得面目全非,還把我珍藏多年的漫畫書當成廢紙全扔了。我回去看到被她整理過的房間,積壓了好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fā)了,忍不住跟她大吵一架。可她委屈地哭了,反復說她辛辛苦苦跑一趟來幫忙打掃,好心反倒被當成驢肝肺。
盼望媽媽適時放手 讓我能夠獨立飛翔
如今,我越來越不愿意跟她通話。我的想法經(jīng)常被她否定,爭執(zhí)不斷。而每次爭執(zhí)到最后,她總會用“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我會害你嗎”作為終結(jié)語,仿佛這句話就能為所有干預正名。
可愧疚也總在這時悄悄爬上心頭。我知道她很愛我,只是這愛太沉,裹得我透不過氣。每次爭吵后看她紅著眼眶,我也覺得很難過。可我已經(jīng)20多歲了,有能力也有責任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我理解她怕我走彎路、受委屈,但人生的道路終究只能由我自己去走。(劉燕婷/整理 洪志雄/插圖)
記者手記
許多年輕人在追求獨立人格的道路上,都曾與父母“以愛之名”的過度保護發(fā)生碰撞。成長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父母的愛,終究要從“緊握”變?yōu)?ldquo;目送”。學會在適當?shù)臅r候得體地退出,給予子女探索世界的勇氣和跌倒爬起的空間,或許是父母需修習的功課。而作為子女,也該在“獨立”與“體諒”之間找到支點,用耐心的溝通搭建理解的橋梁,用踏實的腳步回應(yīng)那份深沉的愛。
來源:泉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