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泉州女子深入震區(qū)當志愿者●追蹤
結束7天志愿工作返回工作崗位 年底將回國探親
據(jù)東南早報2月18日報道 “這次的志愿者經(jīng)歷刻骨銘心,土耳其人民的熱情和笑容是我最大的收獲。”土耳其當?shù)貢r間2月15日晚上10點多,深入土耳其震區(qū)當志愿者的38歲泉州人陳梅蘭,結束7天的救災志愿工作,乘機抵達伊斯坦布爾,機場工作人員熱情地送上玫瑰和土耳其軟糖表達感激之情。陳梅蘭的土耳其丈夫早早到機場守候,重逢的那一刻,夫妻倆深情相擁。
在土耳其強震中躲過一劫的陳梅蘭主動應征志愿者。9日她與中國救援隊和多名中土志愿者深入地震重災區(qū)哈塔伊開展賑災工作。

土耳其小女孩熱情地給陳梅蘭當小助手(受訪者供圖)

機場工作人員送上鮮花
每天工作超12小時
賑災同時安撫災民
災難無情人有情。雖然余震不斷,條件艱苦,但陳梅蘭與小伙伴們晝夜奔走在震區(qū)一線,為災民們及時提供各種物質生活保障。一周的時間并不算長,但身為一名中國志愿者,她早已與土耳其人民結下深厚友誼。
土耳其當?shù)貢r間2月14日晚上8點57分,要離開震區(qū)哈塔伊的最后一晚,陳梅蘭和志愿救援小伙伴們還在給災民配發(fā)物資。結束工作后回到距離哈塔伊2個半小時路程的阿達納集中地休整時,已是次日凌晨1點多,忙碌一天的大家才有空吃飯。
在震區(qū)的一周時間里,陳梅蘭每天平均工作超過12個小時,電話、信息不停。因不少房屋倒塌了,吃飯也不方便,大家經(jīng)常就帶上幾個面包,餓了吃幾口充饑。
“有什么需要告訴我們,會盡力幫你們解決。”這是陳梅蘭最常和災民說的話。她和伙伴們每天會先和當?shù)卣畬?,了解災民最急需的是什么。因當?shù)貛づ窆烤o缺,在土華僑華人自發(fā)組織捐款,經(jīng)多方渠道采購防雨布來搭建帳篷,還從中國調運帳篷,及時按需配發(fā)。
“當親歷災民面對家園破碎時的心痛和無助時,我也感同身受。”陳梅蘭說,每天都有持續(xù)不斷的余震,白天大家奔走在賑災路上不太注意,到晚上夜深人靜時就很明顯。不少災民對此也心存擔憂,睡不著覺。陳梅蘭在分發(fā)物資的間隙會和他們聊一聊,盡自己所能給予安撫。
土耳其人民熱情友好
8歲小女孩幫發(fā)物資
在震區(qū)的7天里,陳梅蘭每天一醒來就要全身心投入翻譯和賑災中。2月14日情人節(jié),丈夫給她發(fā)來節(jié)日祝福。雖沒能和愛人在一起,但她發(fā)朋友圈開心地說“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情人節(jié)”,因為丈夫支持她,主動照顧孩子、守好后方,才能讓她有機會把關愛帶給災區(qū)人民。
“土耳其人民熱情友好,覺得我做的事很有意義。”陳梅蘭說,不管老人還是小孩,看到志愿者和救援隊員給予他們幫助都很開心,主動和大家合影留念。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可愛的8歲土耳其女孩。她和父母暫住在受捐帳篷里。雖然家沒了,但女孩很樂觀,喜歡“黏著”陳梅蘭當小助手,幫忙給災民分發(fā)日用品。
陳梅蘭說,這次因救災臨時集結的志愿團隊隊員們雖然來自不同國家,但大家配合默契。丈夫也很感激此次中國救援隊向土耳其和敘利亞提供的緊急援助,一直關注相關救援進展,“作為中國的女婿,他對此也感到自豪”。
返回伊斯坦布爾后,陳梅蘭和伙伴們繼續(xù)做好最后一批愛心物資帳篷的對接工作。在與丈夫和孩子重逢后,她會留在土耳其工作。因受疫情影響,陳梅蘭的回國探親計劃一再擱置,“快4年沒回祖國了,今年年底一定回去看看父母”。(來源:東南早報 記者 許奕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