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長汀縣中南部,范圍涉及河田、三洲、濯田等3鄉(xiāng)鎮(zhèn)12個行政村,總面積590.9公頃?!埍蟆z
中新網福建長汀10月30日電 父母日漸年邁,務農越來越吃力,留在城市里打工賺錢,還是回鄉(xiāng)照顧家里,一度成為擺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三洲鎮(zhèn)戴坊村村民戴金星面前的兩難選擇。
“沒想到在離家這么近的地方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駕駛電瓶車帶領游人參觀長汀汀江國家濕地公園的戴金星笑著說。
2015年,他回到家鄉(xiāng),進入汀江國家濕地公園工作。“雖然工資比在城市里打工低一些,但是工作穩(wěn)定、不用三班倒,也方便照顧家里。”閑時,他會幫父母一起務農。

進入秋季,在長汀縣策武鎮(zhèn)南坑村,10萬株銀杏樹林立山頭,葉子正開始慢慢變黃?!埍?攝
汀江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長汀縣中南部,范圍涉及河田、三洲、濯田等3個鄉(xiāng)鎮(zhèn)12個行政村,總面積590.9公頃。這里曾是長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qū)域,經過30多年的生態(tài)治理,已實現(xiàn)“濁水荒山—綠水青山—花果滿山—金山銀山”的轉變。
特別是,汀江國家濕地公園2014年建成開放后,凈化了水質,改良了土壤,形成了清新的小氣候,成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升級版的生動展現(xiàn)。
“昔日‘火焰山’,今日花果山。”每個工作日早上,戴金星騎著摩托車來到濕地公園打卡上班,“以前的荒地變成了濕地公園,綠色植被越來越多,家鄉(xiāng)的變化很大。”
他感慨道,現(xiàn)在游客越來越多,周邊村民開民宿、經營農家樂或擺攤做起小生意,增加了收入;村子里新建了很多洋房,生活越來越好。
昔日的水土流失區(qū),開創(chuàng)了荒山變綠洲的奇跡。不只是汀江國家濕地公園,長汀縣策武鎮(zhèn)南坑村的美麗嬗變也成為“紅土地”上“綠色奇跡”的一個縮影。
南坑村中,10萬株銀杏樹林立山頭,葉子漸漸變黃。三十多年前,這里山光、水濁、地瘦、人窮,嚴重的水土流失讓南坑一度被戲稱為“難坑”。

南坑村當?shù)匦∮忻麣獾纳鷳B(tài)旅游村,不少村民將自家樓房改造成民宿?!埍?攝
1997年開始,南坑村打響“治荒治貧生態(tài)攻堅戰(zhàn)”,引進企業(yè)租賃荒山2309畝,種植亞甜、郁香等銀杏5萬株,建立4000畝銀杏生態(tài)園;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種植銀杏,持續(xù)20多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近8000畝。
南坑變身“銀杏村”,成為當?shù)匦∮忻麣獾纳鷳B(tài)旅游村。沿著狹長山谷,農家小院星星點點錯落村中,金黃金黃的銀杏樹吸引游人絡繹不絕。

1997年,剛上任的支部書記沈騰香要求黨員干部每人帶頭開墾5畝荒山種果,打響了“治荒治貧生態(tài)攻堅戰(zhàn)”。 張斌 攝
“如果集中建設住房,就會破壞原有的田園風光;我們保持村莊原來的布局,留住田園風光,致力建設‘杏’福田園小鎮(zhèn)。”南坑村黨支部書記沈騰香說。
剛剛從草莓園回到家的村民賴六金,又走進怡凱農家樂整理客房,為即將到來的草莓采摘季做準備。這兩年,村里的游客多起來后,賴六金種了3畝草莓供游客采摘,還將自家五層小樓的三層裝修改造成民宿。
“草莓種得好的話,一年能有十來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收入。”賴六金以前想都不敢想,在村子里就能賺這么多錢,“今年生意好的話,我打算再裝修兩層為客房。”
生態(tài)美,百姓富。伴隨著生態(tài)優(yōu)勢向經濟優(yōu)勢轉化,鄉(xiāng)村旅游、文體旅游和康養(yǎng)產業(yè)新模式應運而生。
汀江國家濕地公園入口處對面的棕旅房車露營地里,35輛房車排成一圈。該項目負責人表示,將著力打造福建省最大房車露營地基地。
長汀縣已成為中國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首批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去年,該縣旅游產業(yè)收入達42.6億元,健康養(yǎng)老產業(yè)實現(xiàn)產值6億元。 (來源:中新網 閆旭 張金川 龔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