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0月18日訊 據(jù)中國食品科技網(wǎng)報道 在福建省連城縣有一道名列中國菜譜的名菜,美其名曰:“九門頭”。所謂“九門頭”實際上是精選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牛肚尖、牛心冠、百葉肚、牛峰肚、牛肚壁、牛腰、牛里瘠肉、牛心血管,經(jīng)選料后,細切、裝盤;再輔以米酒、香騰根等中草藥熬成的湯,倒入火鍋。食用時,火鍋燒旺,邊涮邊吃。此道菜既鮮嫩爽脆,又湯味清香,它既可健胃補腎,又可祛寒排濕,不失為一道藥膳兼濟的美味佳肴。正因為這盤包括了牛身上主要部位的精華,故民間有“一道涮九品,品福一頭牛”的佳話。
這道菜源自于連城縣新泉的朋口溪流域一帶。歷史上,新泉朋口曾是繁華的碼頭,有發(fā)達的水上運輸線。朋口一帶的老百姓多以水上行船,打漁為生計,一年到頭經(jīng)常外出行船,常年累月地生活在水上,飽經(jīng)風吹、水淋,身體備受濕氣浸透,久而久之,易導致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等病癥。為驅(qū)除濕氣,在經(jīng)多年的生活實踐和積累之后,聰明的連城人,根據(jù)以往草藥加牛肉燉酒服食的經(jīng)驗,又采用了中醫(yī)對位互補的原理,購買了一些價格低廉的牛內(nèi)臟,配以當?shù)匾恍?qū)除風濕,通經(jīng)活絡(luò)的香騰草、鴨香草等中草藥,佐以當?shù)孛拙?,?gòu)成了一道既經(jīng)濟實惠,又有驅(qū)風除邪,補充身體能量的食品——“九門頭”。
到20世紀80年代,連城名廚李善霖對這道菜進行了精心的改良,采用北京人吃涮羊肉的辦法,再佐以酸、甜、苦、辣等調(diào)料,讓喜辣者可醮辣,酷甜者醮糖水,愛酸人醮醋而吃,這樣,既滿足了各地個人所好,又讓人賞心悅目,大飽口福。

連城涮九門頭
原料:牛里脊、牛百葉肚、牛草肚壁各250克,牛腰、牛肝、牛心冠各200克,牛舌頭肉、牛肚尖、牛蜂肚頭各150克,冬筍200克,黃酒、精鹽、味精、姜片、花椒、陳皮、山柰、香藤根、鮮牛肉湯、石灰各適量,姜汁、香醋、花椒面、沙茶醬、芝麻醬、芫荽末各適量。
連城涮九門頭的做法
1、牛百葉肚先放入石灰中腌埋一下,取出除去肚上的外膜,再用清水漂洗干凈,碼放在盤中。
2、牛草肚壁除去外皮,與牛里脊、牛舌頭肉、牛肝分別清洗治凈,均切成薄片,分別碼放在凈盤內(nèi)。
3、牛腰剔去腰臊,與牛肚尖、牛心冠分別洗凈,均切成塊,再剞上花刀,各自碼放在凈盤內(nèi)。
4、冬筍去掉老硬部分,洗凈后切成片,碼放在凈盤內(nèi)。
5、姜汁、香醋、芝麻醬、花椒面、芫荽末、沙茶醬分別裝入碗內(nèi)。
6、鍋置火上,加入鮮牛肉湯、陳皮、姜片、花椒、黃酒、山柰、香藤根燒沸,燒至出藥味再倒入火鍋中。
7、火鍋連同各料盤和佐料碗一起上桌擺好,待火鍋燒旺之后,由食者邊涮邊蘸佐料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