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橋漢在調解糾紛(后排左起第2個)
臺海網4月1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李貴榮 通訊員 朱春華 文/圖)退休了做什么?龍巖武平七旬退休干部曾橋漢,熱心調解鄰里糾紛,為弱者積極奔走。“老當有為,司法戰(zhàn)線獻余熱;退而不休,調解崗位寫春秋。”這副老曾家門口的對聯(lián),正是老曾如今的生活寫照。
10年來,老曾協(xié)助調解各類民間、民事糾紛案件400余件,單獨調解成功236件,調解結案案件自動履行率高達100%。
近日,老曾被全國老齡辦評為2015年“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典型人物”。
愛管閑事 調解糾紛
74歲的曾橋漢,是武平巖前鎮(zhèn)靈巖村人,1985年起從事司法行政工作至2004年退休。2006年3月,他受邀加入武平縣老干部調委會,管起村里的“閑事”,當起百姓的“和事佬”。鄰里發(fā)生糾紛,家庭產生矛盾,村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老干部調委會”。
2013年5月,武平縣老干部調委會聯(lián)合當地法院成立了訴前調解平臺——“促和中心”,老曾受聘為“專職調解員”?;橐黾彝ゼm紛、鄰里關系糾紛、宅基地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民間借貸糾紛、勞動爭議糾紛等民生類糾紛,都是促和中心的“受理”范疇。這下,老曾和同事們的工作量更大了。
作為調解員,老曾特別注意“以法減壓”,矯正當事人不良的訴訟膨脹心理,緩解當事人浮躁情緒,改變其態(tài)度,為后期調解工作做好理性鋪墊。平川鎮(zhèn)紅東村李某某等訴劉某某墳墓損害賠償糾紛一案,老曾就用此法,避免了一場可能引發(fā)群體性械斗事件的發(fā)生。
10年來,老曾積極投身調解員事業(yè),“受聘”卻沒拿一分錢,協(xié)助調解各類民間、民事糾紛案件400余件,單獨調解成功236件,調解結案案件自動履行率高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