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買賣
銀行員工獲取“征信名單”后售賣
綿陽警方介紹,本案查獲的200多萬份公民個人信息,大部分是“征信名單”,而信息源頭,就是銀行員工丁某。他是如何獲取“征信名單”?又是如何賣出去的?
A獲取信息直接售賣,每條20到30元
警方介紹,山東人孫某與銀行員工丁某是朋友,而孫某專門從事買賣“征信名單”業(yè)務,他利用丁某的職務便利,從丁某處獲取公民個人“征信名單”。
所謂“征信名單”,就是公民因為有資金需求,到銀行查詢的個人征信記錄。在征信記錄上,詳細記錄了個人存款多少、貸款多少、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等所有詳細信息。
“丁某利用職務便利,獲得公民征信記錄后,就偷偷售賣給朋友孫某,每個人的信息,價格在20-30元不等。”孫某獲取這些信息后,又利用網(wǎng)絡工具,售賣給他人。
民警表示,孫某可以賣給一個人,也可以賣給很多人,其他購買的人再通過自己的渠道,繼續(xù)銷售倒賣賺取差價。
“這是一個交叉的鏈條,從丁某手中出來的信息,就以這樣的形式,售賣到全國各地。而其他中間人,也可能還有上線,也就是同樣可以從其他人手中購買。”民警說。
B訂單式賣信息,每條最高可以上百元
警方介紹,除了丁某獲得公民征信名單后直接售賣,還有一種方式就是丁某被委托查詢固定人員的征信記錄。這種方式是指一些小額貸款公司遇到公民要辦理貸款業(yè)務,公司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就想通過銀行的朋友查詢獲得辦理者的征信記錄。 “由于小額貸款公司要得比較急,因此,丁某查詢的征信記錄價格也較高,經(jīng)過孫某轉手,價格可以達到60-100元/份。”辦案民警表示,“征信名單”時間越近的,價格就越高,經(jīng)過層層轉賣后,價格更高。
如何防范
被騙者賬戶余額多在10萬元以上
他們購買“征信名單”到底用來做什么呢?民警介紹,購買公民個人信息者,除了進行小額貸款推銷、網(wǎng)絡電信詐騙外,還可能進行售房、裝修業(yè)務等等推銷活動,給公民帶來不必要的騷擾。比如綿陽市民楊女士,她因為購買房屋需要辦理貸款業(yè)務,就到銀行查詢了自己的征信記錄。小額貸款公司獲知其信息后,就把她列為了目標客戶。
“被騙者,賬戶上余額多在10萬元以上。”辦案民警說,在此案的偵查中,有一個細節(jié)讓警方很意外,即公民存款在10萬元以下的“征信名單”,基本上沒有人購買。
那么,公民如何來保證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呢?綿陽市公安局網(wǎng)安支隊支隊長楊彬表示,“征信名單”是非常隱私的公民個人信息,公民自身無法完全防范,還需要銀行加強內(nèi)部管理,銀行員工講究職業(yè)操守,多學法律法規(guī),不泄露公民信息。
楊彬提醒,除了“征信名單”外,公民在其他社會活動中,不要輕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證號、手機號碼,不要在大街上貪圖小便宜,隨意掃描二維碼以泄露個人信息。同時,公民在接到小額貸款公司推銷電話、詐騙電話和短信后,要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來源:成都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