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賣銀行卡信息案:
查獲14G信用卡快遞單信息 涉13家銀行300萬新辦卡
2015年7月以來,廣東省多家銀行發(fā)生大批新辦信用卡被網上盜刷案,犯罪嫌疑人假冒銀行客服人員致電持卡人,以提高信用額度為誘餌,騙持卡人告知信用卡信息及消費驗證碼,瘋狂網購盜刷。這類案件中,不法分子通過銀行發(fā)放新卡的快遞單,充分掌握了持卡人的姓名、手機號及聯系地址。
警方介紹,此類案件分為卡信息泄露、信息轉賣、電話騙取信息、網上盜刷4個環(huán)節(jié)。嫌疑人通過各種信息手段獲取信用卡持卡人的辦卡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地址等),然后冒充銀行客服人員,以提高信用卡額度或激活信用卡為由,誘騙持卡人告知卡號、身份證號、密碼、CVV碼、有效期、動態(tài)驗證碼等,隨后立即通過在網上盜刷信用卡,購買游戲點卡、Q幣、電話充值卡、實體商品后轉賣變現。
省公安廳經偵局于2015年8月立案偵查,代號為“海燕5號”。經過近半年偵查,挖出一個以嫌疑人“你的財神”(QQ昵稱)為核心的竊取、買賣信用卡快遞單信息的犯罪網絡。
今年4月20日,廣州市局經偵支隊在武漢市經濟開發(fā)區(qū)一出租公寓內抓獲該案主要嫌疑人張某亮。在同時查獲的U盤內,發(fā)現儲存了約14G容量的信用卡快遞單信息,共300多萬份,涉及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光大、招商、平安、興業(yè)等13家銀行。
經審訊,張某亮供認了在網上買賣他人信用卡快遞單信息獲利的事實。5月6日,8名買賣信用卡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在深圳、茂名落網。
省公安廳表示,該案的偵破,有效堵截了銀行在發(fā)卡過程中出現的持卡人個人信息泄露的漏洞,為銀行挽回了重大的潛在經濟損失。
釣魚網站盜刷案:
租木馬程序6天一更新 警方反編譯追蹤嫌疑人
今年5月4日16時許,龍華分局福民派出所接事主向某報警,稱4月21日左右,其收到10086發(fā)來的積分兌換現金的信息,遂點擊信息內的網址進入網站,根據網頁內的要求填寫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信用卡賬號等信息,隨后發(fā)現信用卡被盜刷11351元。
接報后,警方通過技術手段提取了受害人手機里的木馬程序,進行反編譯,分析發(fā)現嫌疑人在廣西都安縣一帶活動。5月19日16時許,警方在廣西都安縣安陽鎮(zhèn)某小區(qū)抓獲犯罪嫌疑人韋某正、吳某慧、吳某璋和吳某偉4人,找到該團伙作案的詐騙窩點,查獲一批電腦、手機和銀行卡等作案工具。
“木馬程序是嫌疑人租用的,每6天更新一次。”辦案民警透露,韋某正、吳某慧、吳某偉、吳某璋從網名為“美國隊長”的人處購得手機木馬程序和冒充中國移動網上營業(yè)廳的釣魚網站,并委托偽基站持有者在全國各地群發(fā)冒充中國移動10086的帶木馬鏈接的積分兌換短信。受害人點擊鏈接進入釣魚網站,輸入銀行卡信息和身份信息后,信息被韋某正等人的后臺獲得,同時事主的手機被自動安裝木馬程序。木馬程序攔截事主的短信(含銀行的驗證碼)并轉發(fā)到嫌疑人指定的手機上,從而使很多事主都在相當長時間后才發(fā)現卡被盜刷。
“根據嫌疑人的說法,每10條截獲的‘料’里即有1條是有用的,即可進行盜刷,但具體金額得看盜刷的渠道。”辦案民警透露,警方在查獲的犯罪嫌疑人作案電腦里找到3萬余條的事主銀行卡信息和身份信息,包括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賬號、銀行卡取款密碼和手機號碼等。目前正在對這些信息進行逐一核查,韋某正4人已被深圳市寶安區(qū)人民檢察院批捕。
警方提示
盡快將磁條卡
更換為芯片卡
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資金,警方有以下幾點建議:
1.保護好銀行卡磁條信息和密碼。持卡人在刷卡消費時要做到“卡不離開視線”,不要隨便使用存有大額資金的儲蓄卡刷卡消費。同時要開通余額查詢短信提醒功能,發(fā)現異??闪⒓措娫拡笸cy行卡或更改密碼。芯片卡安全度高,最好盡快將磁條卡更換為芯片卡。
2.網上支付要防范信息泄露。在網上進行資金操作時,要登錄正規(guī)銀行網站,切勿誤入釣魚網站被竊取銀行卡信息和密碼。接到自稱銀行客服電話幫助提高信用卡額度,或收到短信提示兌換積分、禮品等,要仔細核實信息真實度。
3.不要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圖片等信息,謹防木馬病毒攔截短信驗證碼。
4.保護好銀行卡及身份證信息。不要貪圖小便宜出售名下的銀行卡或身份證。
5.積極舉報銀行卡犯罪。刷卡消費時發(fā)現有人不從事任何商業(yè)活動卻能提供POS機(特別是無線POS機)給別人刷卡,要積極向公安機關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