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多年前,楊旭霞拜李偉為師,跟他學習眼科;20年后,楊旭霞卻憑一幅眼鏡 “鳩占鵲巢”,成了老師的師父。這當中,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徒弟”楊旭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應李偉意愿,沒有他的圖片,特此說明)
文丨楊大俠 文海軍
楊旭霞在運城市里開了家眼鏡店,李偉在運城下轄縣臨猗開了家眼鏡店。
兩個眼鏡店老板經(jīng)?;哟T,聊聊當下,回憶往昔——
李偉做師父、楊旭霞當徒弟的往昔。
“那時候她才20郎當歲,成天圍著我打下手。而如今,我卻成了她的‘徒弟’了”,年過花甲的李偉指著楊旭霞開玩笑地說。
“哈哈,這就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現(xiàn)實演繹”,愛笑的楊旭霞似乎對自己“越俎代庖”的舉動很滿意。
隨著話匣子的打開,李偉、楊旭霞的思路開始逆流,回溯到師徒角色轉換的前夜。
結緣:兩個7年
1989年的某日,剛忙完手術的李偉,在樓梯口狠狠抽煙。此時,一襲白裙從醫(yī)院走道穿過:剛從衛(wèi)校(今運城護理職業(yè)學院)畢業(yè)的楊旭霞,和男友一起到臨猗眼科醫(yī)院報道。走廊上,充滿了楊旭霞風鈴般的清脆笑聲。
這道青春的靚麗風景,引起了李偉的注意,他主動申請讓楊旭霞做自己的徒弟。第二天,楊旭霞成了李偉的弟子,幫著李偉為患者做眼部護理。
李偉沒想到的是,自己招來了一個“包袱”。他性格沉穩(wěn),寡言少語,徒弟楊旭霞則完全是個“鬧山麻雀”,只要閑下來,她就圍著自己問個不停:從眼科手術,到眼球變形,再到近視產(chǎn)生原因,直到自己詞窮方才作罷。
彼時,近視并未受到人們的強烈關注。相比之下,患有青光眼、白內(nèi)障等眼疾的中老年人,對眼科手術的需求更大。與中老年人打交道,成了這對師徒的日常工作。
中老年人暮氣沉沉,缺乏活力,包括師父李偉亦是如此。這顯然與楊旭霞的性格相悖。她未滿20,正是情懷如詩的少女時代,思想與內(nèi)心,都需要綻放。她更傾向于同青少年打交道——大家會有更多的話題;并且,她隱約感覺青少年近視市場將會井噴。但另一方面,她缺乏社會與專業(yè)雙重經(jīng)驗,她需要沉淀自己。
這種矛盾抗爭,在楊旭霞心中持續(xù)了7年,直到1995,她的孩子出世。
她和愛人同在眼科醫(yī)院上班,沒有時間和精力照看孩子。出于無奈,楊旭霞和愛人辭別跟隨7年的師父,回到鄉(xiāng)下老家,開了個鄉(xiāng)村診療所,自主經(jīng)營,方便照顧孩子。
待到自己當家,楊旭霞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村里人的青光眼、白內(nèi)障,乃至發(fā)燒、感冒、簡單的婦科疾病,她都能一手治療。她這才明白,在那充滿掙扎的7年陪伴中,師父已將渾身技藝傾囊相授。
與此同時,她又有些困惑了:鄉(xiāng)里很多村民看完病不給錢。他們覺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一聲“謝謝”足矣。她雖然性格爽朗,但畢竟是女子家,臉皮薄,也不好意思開口討要。
此外,她還發(fā)現(xiàn)一個不正?,F(xiàn)象:村里孩子近視了,不到萬不得已,父母決不允許他們配戴眼鏡。那些父母總是說:多看看遠處,視力就恢復了。楊旭霞曾試圖與這些父母做工作,告訴他們孩子近視,是眼球變形了,一定要在初期配眼鏡,防止視力惡化。但換來的,總是這些老一輩的白眼。
無奈之下,楊旭霞只好擰著這個難解的疙瘩,繼續(xù)“免費”行醫(yī)鄉(xiāng)里。
于是,門診出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前來看病的村民越來越多,支出的醫(yī)藥成本與未付賬單越來越多,村里的“眼鏡”也越來越多。
終于,在2001年的某日,楊旭霞發(fā)現(xiàn)家里沒有米下鍋了,她幡然醒悟:所謂懸壺濟世,是溫飽不愁的善行。而現(xiàn)在,窩在這個狹隘的圈子里,非但醫(yī)術沒有多少提升,自己還成天被灌輸愚昧思想,再繼續(xù)下去可能只有等死了。
她關了診所,變賣器械,籌足資金,準備重返臨猗。
又是7年過去,她有些想念師父李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