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半個多世紀的今天,愛因斯坦再度“走紅”。
而他本人恐怕無論如何都沒想到,人們此番大規(guī)模談論自己,竟是以這樣一種方式——
“愛因斯坦的游記顯示他對中國人有著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態(tài)度。”英國《衛(wèi)報》網(wǎng)站12日報道稱。

《衛(wèi)報》報道截圖
據(jù)報道,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收錄愛因斯坦旅行日記的新書中,愛因斯坦將中國人描述為:勤勞、骯臟和愚鈍。
這段內(nèi)容一經(jīng)曝光,立刻引發(fā)西方輿論的巨大爭議。
各大媒體紛紛用“震驚”“種族主義”“排外情緒”等詞匯來形容這位一度被認為是“反種族主義者”的猶太裔科學家。
BBC中文網(wǎng)則用“相對震撼論”來形容他的這番言論給世界帶來的沖擊。

BBC中文網(wǎng)報道截圖
但就在外媒紛紛以大篇幅對愛因斯坦的“巨大錯誤”進行探討時,作為事件的另一主角、被愛因斯坦描述的對象,中國人對這一言論的反應,卻用另一種方式“震驚了世界”。
人設崩塌?外媒震驚!沒想到愛因斯坦竟然說出這種話……
這段令西方媒體集體“嘩然”的言論,出自5月底出版的新書《愛因斯坦游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
書中收錄了愛因斯坦在上世紀20年代在亞洲旅行期間的日記,包括他對科學、哲學、藝術問題的思索,以及對旅途中遇到的人、見過的事的即時看法。

愛因斯坦
在游記中,愛因斯坦對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的描述,被普遍認為具有“種族歧視性”。
比如,他寫道:“中國人吃飯時不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在樹林里如廁那樣蹲著……(中國人)安靜、拘束,就連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愚鈍。”
他還寫道,中國人“生很多孩子”、“繁衍能力很強”,“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所有其他種族,那真是遺憾”。
“愛因斯坦在游記中對中國人的詆毀令人震驚。”《今日美國》網(wǎng)站在13日的報道中這樣描述這一系列言論。

《今日美國》網(wǎng)站報道截圖
即便是《愛因斯坦游記》的編輯羅森克蘭茲也在接受CNN采訪時坦言:“(日記中)很多評論都令人感到不悅,尤其是他說中國人的那些話。”

CNN報道截圖
這樣的事實,不能不讓人想到以往中國媒體語境中愛因斯坦對遭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中國勞動人民抱有的深切同情。
尤其在BBC的描述中,“愛因斯坦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猶太裔、提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曾是聯(lián)合國難民署宣傳海報的大頭像……”而且,他還曾強烈譴責種族主義是“白人病”。
在羅森克蘭茲和眾多媒體看來,游記中的言論顯然與愛因斯坦所公開展現(xiàn)出來的人道主義形象相差甚遠,“這種反差令人感到震驚”。
至于為什么要將這些“令人不悅”的言論公之于眾,羅森克蘭茲對CNN說,希望日記能鼓勵人們反思自己的觀點,“我們不僅要對愛因斯坦做出評判,還要誠實看待自己是否存有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