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對于小公司而言,共享單車行業(yè)很殘酷,頭部集中效應(yīng)太嚴重,資金集中,資源集中,比如供應(yīng)鏈資源、媒體資源。摩拜和ofo等形成了巨大黑洞,后起的單車品牌成長空間并不大,只能做一些小城市。然而,如果做不大,你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想打這場仗,首先得有錢。我當時在網(wǎng)上給真格基金等投資機構(gòu)都發(fā)了BP,基本上無下文,有好幾家也回了,但都覺得我們做成的希望渺茫。
當時,我們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法,借鑒修高速公路的套路。過去,沒錢修路就把路分成一段一段,讓私人出錢修,然后讓TA收10年的過路費。

(*悟空單車合伙人計劃截圖)
于是,我們計劃通過合伙人的方式來撬動市場,合伙人投入資金獲得單車所有權(quán)。這也是我們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
當時,我還很樂觀,目標幾十億,甚至也想過上百億。但最終,意向投資金額只有三千萬元,真正投進來的資金不到六十萬。
合伙人模式之所以失敗,關(guān)鍵問題在于,共享單車是個新事物,這相當于合伙人加盟,他們沒信心。他們掙的都是辛苦錢,安全意識非常濃。你自己驗證不了的東西,他們肯定也在觀望。而沒有資金,我們也無法驗證這個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