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行業(yè)的融資極瘋狂,摩拜和ofo的架勢真是不讓后來者活。不過,我在戰(zhàn)場上沒時間去考慮這些,能想到的就是盡快投產(chǎn),拿到一張“門票”。
12月9日,我們開始做APP,并用20天時間完成了開發(fā)。我們第一站選在了重慶,為什么在重慶?
一是大家都認為重慶是山城,不可能做共享單車。如果我們做的話,就很具傳播點。
二是重慶是我們的大本營,戰(zhàn)略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總不至于連大本營都不投放車輛。
我們的單車投放分兩批。第一批是試探市場,第二批是讓市場知道悟空單車,占領用戶的心智,拿到門票。
第一批是在今年1月5日,投放了兩三百輛,每輛車加運費大約250元,總計花費5萬元左右。
第二批是在2月底,我們投放了一千輛單車。我們向天津的一個廠家下了一萬輛訂單,交了30%的定金。這批車成本高很多,每輛約750元,再加上鎖和物流成本,總計800萬元左右。后來因為沒有拿到投資,實際上只拿到1000輛單車,定金也打了水漂。
單車主要投放在大學城和白領聚集的寫字樓,但這不是封閉環(huán)境,投放不久后就分散了。因為我們用的是機械鎖,到后面車也不見了蹤跡。
我們也開車去找,把車調(diào)配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但沒用,第二天又散開了。這樣反復幾次,人工搬運維持了兩周時間,發(fā)現(xiàn)效率太低,干脆放棄,打算下一批單車全部換上智能鎖。
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的核心問題是供應鏈和融資,如果這些解決不了,就沒資格去考慮運營問題。四月中旬,我判斷這件事情做不成,一是融資沒成功,二是合伙人模式也垮了。而后智能鎖的研發(fā),以及單車的投放就再無推進。當時擔心引起動蕩,投下去的單車還一直在運營,直到把合伙人的錢還完。
6月,處理完各項事情后,我們發(fā)布了一個停止運營的通告。
悟空單車前后運營的四個月里,累積一萬多用戶,收了一百萬押金。最高的時候,每天日活兩三千。期初用戶也付費,收了四五萬元,后來就免費騎了。截止項目關閉,我們總計虧損300萬左右。
我們投放了一千多輛,最后只找回幾十輛。我們也沒有再去找,項目都停了,找回來干嗎,就當做公益了。(大笑)
